?”
“如此甚好!”
张载点头,“既然要弘扬文圣学说,这场文会又在混元学院中举行,我等为何不做劝学诗,奉劝天下人多多学习?”
“横渠先生所言极是!”
这次文会混元学生都参加了,现在他们见识到了大陆上最顶尖的文修,最隆重的文会,这一辈子也有了奋斗的目标。要是能再听听各位大先生的劝学文章,定会受益匪浅。
张载定了题目之后,唐宋两国文人轮番上场,正是妙语连珠。
韩愈做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劝学。
颜真卿做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时劝学。
孟郊做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劝学。
王安石做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劝学。
陈师道做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劝学。
到了最后宋国皇帝也上场了,他直接抛出了千古名篇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此诗一出,全场震动,这首诗虽然不甚工整,有种打油诗的感觉,可也算是一首好诗。
可惜不知道怎么回事,这首诗只是二品,宋皇赵祯一鸣惊人,令世人刮目相看。
李隆基脸色有些黑了,这有点丢面子啊!他把目光对准一干大臣,希望他们能献上一片好诗。
可文王大都不理会他,王维也没有理会,其余的文修抓耳挠腮,肚子里没诗。
李隆基又看向了李白,李白苦笑,要说劝酒他在行,什么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可要是论起劝学,他真的无能无力。
李隆基沉着脸,很不高兴。
这时朱熹又站出来丢了一首好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是抒发体会的哲理诗,描绘事物水塘表面的形象之时,又启示人们,要发现其中蕴涵着理性的东西。
朱熹用水塘来比喻学习知识,劝学生们要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不断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好诗!”
“微言大义!”
“果然不愧是文皇!”
全场人大声地赞扬道。
这首诗确实不错,读起来朗朗上口。
“这首诗至少二品!”
“不错,此诗出自文皇之口,或许一品!”
众人望着天空等了许久,可也不见祥瑞降临。
“难道是三品?”
“或许文皇老了,逼格掉了!”
大家又望着地面,这地板真光,可是看了许久玄武怎么还没出现?
难道这首诗只是普通灵诗?不对,刚才读完了诗,没有凝聚文气,也就是说这只是一首普通的诗。
不会吧?
真人惊讶不已,这首诗怎么着也能算得上三品,怎么可能连四品都算不上?
难道天界的评价程序出故障了,不对啊,刚才宋皇不是还得到了文气吗?
要是天界没问题,那么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文皇老了丑了,文道宫里的星君们开始嫌弃他了,就像钟馗、贺畴、王维的遭遇一样。
哎,文修果然吃的是青春饭,小正太小萝莉小鲜肉都会受到上天眷顾。
可等到上了年纪颜值掉了,就会遭到上天的厌弃,连文皇也逃不过这个规律,普通修士又能咋办?
众文修看着脸色阴沉如水的文皇,想劝也不知道该怎么劝。
作为东道主,王维不知道怎么接茬,他看向了几位文王,可几位老先生都摸着脸,自怨自艾,青春不在,物伤其类。
王维突然发现了长得丑的好处了,那就是不用担心年纪大了变丑了,这感觉还挺不错的。
他暗暗笑了笑,走到老帅哥苏轼跟前,“岳父大人,接下来怎么做?”
“继续吧!”苏轼说道。
王维不知道怎么继续,劝学篇不了了之,接下来只能重新开篇。
他正要上台问话,忽然天上飞下来一个白影,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只白鹤,个头挺大的,房屋大双翅一展数十丈,几乎遮住了天空。
“仙禽!”
“九霄云鹤!”
“这是天界信使!”
“发生了何事?”
白鹤飞到混元殿上,轻声说道:“文皇修行已满,小鹤奉命带文皇上天,重归仙籍!”
“什么?升天?!”
“这就成仙了?!”
众人惊讶不已,朱熹似乎只是文皇中阶,五彩文皇,距离七彩文皇还有一定距离,为何早早地上天?
朱熹也很惊讶,升天的时辰还没到吧?
他所学庞杂,也懂得几手算命之术,他算着自己要在数年后才会升天,这次怎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