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听说了此事之后,还送了很多柳州的寒门士子前来求学。
王维欣然同意,并在客座教授上加上了文王柳宗元的名头。
学院名声大盛之后,许多世家大族看到了学院的实力,想送子弟前来、习武。
王维与各院院长教授召开了联合会议,商讨了一番之后,答应接受那些富二代官二代。
只是二代们要想加入学院,每人每年需要交纳一百贯以上择校费。
别小看一百贯,过了两年,学校招收的二代超过千人,创收超过十万贯,学院基本保持了收支平衡,完全不用他在投钱了。
此外他招收二代们进入学院也有其他的打算。
先前学院从各地招收了一些战争孤儿、小乞丐、以及寒门子弟,本想把他们都培养成人才。
可是懒惰是一种生长在骨子里的毛病,只要生活变得舒适起来,这种毛病就会发作。
来了学院后,他们像是找到了家,不仅能吃饱穿暖,还有一群小伙伴玩耍,日子变得和鸡一样不要太美。
安逸的日子让他们忘记了苦难,失去了原本的上进心,时有浪费粮食,打架斗殴之事发生。
为了杀鸡儆猴,学院开除了数人,体罚了百余人。
恐吓的手段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年,好了伤疤忘了痛,便是这般道理。
为了让这群懒惰的沙丁鱼活起来,他有计划地在学院里投放鲇鱼,也就是二代们,让穷学生群体与二代群体对立起来,相互竞争。
心高气傲的二代们大都有文化底子,瞧不起一群穷学生,时常有霸凌事件发生,只要做的不过分,学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穷学生们受到了刺激,大叫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发奋学习修炼,只为早一点报了被辱之仇。
王维乐见其成,并决定每两年在学院中举办一场比赛,不论男女,不论文武,不论身份。
只要获得前三甲,就有机会成为校长、院长,以及各位教授的入门弟子。
听说了这个消息后,学生们都疯了。
入了学院算是改运,要是能被各位先生收为弟子,那可就是改命了。
穷学生疯的更厉害,时常有头悬梁锥刺股之事发生,看得王校长暗暗感慨,都是好学生啊!
第一届清源学院院内大比在中秋节召开,来宾众多,其中有三位不得不提一嘴,那便是柳宗元、杜牧、李商隐三位文王。
柳宗元来此参加学院文赛是因为离得近,而杜牧和李商隐则是来考察学院学风的,要是学院搞得不错,两人打算将族中弟子送来清源学院。
三位文王大驾光临,王维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并邀请三人担当大比的裁判。
三人欣然同意。
比赛方式简单粗暴,不论年龄,不论男女,只分文比、武比、综合比。
文比,比写诗作词
武比,比舞刀弄剑
综合比,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实力为尊。
此次院内大比一共有百多人参加,年龄都不满十岁。
大比进行了三天。
文比,寒门士子王勃凭借一首三品诗战胜了诸位对手,获得了第一。
武比,薛蟠年十,凭借着天生神力,超强的防御,战胜了诸位小对手,被乔峰收为了弟子。
据说薛蟠资质好,是块学武的好料子,乔峰打算传授他降龙十掌呢。
至于综合比,闯出了一匹黑马,此人是文武双修的陈子昂。
陈子昂年十五,修文亦修剑,实力强横,王勃不擅长斗法,很快败下阵来,薛蟠受了多处剑伤,最后体力不支倒在了台上。
比赛结束,杜牧委婉地表示了想受陈子昂为徒的想法。
王维还没张嘴,李白就大声狂笑起来,拉着陈子昂说道,“晚辈早已收伯玉为徒,杜先生可别抢啊!”
瞧他那得意懂得劲儿,杜牧差点就给他来一招还我漂漂拳。
得不到陈子昂,杜牧又打起了王勃的主意。
这一次王维帮不了,学院有规定,收徒之事,要按照规矩来:院内的院长教授有优先选择权。
作为院内第一届文道魁首,一个相当有意义的头衔,王校长亲自收下了王勃做大弟子。
此外本次比赛中还涌现了一大批年轻俊才,譬如卢照邻、杨炯、王之涣、李素兰、刘采春、薛丁山等等。
看到院中这么多俊才,杜牧和李商隐急忙加入了学院,各收了卢照邻、杨炯做徒弟,其余的俊才也都被各位大名人瓜分了。
总地来说,这是一场和谐团结成功的大比,一场名垂历史的大比,小家伙们都期待着下一场大比快些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