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是太累,但是走了一个月,卫士们尝到的是内心的疲倦。停下来给大家缓缓气再合适不过了。
这日,全军营帐安置好没多久,戈风叫来李康,极为不悦的叱责道“你麾下士卒是何缘故,为何有二十余人掉了队?”
李康皱了皱眉头,颇为不悦,暗道你眼睛瞎了呀!明知故问!不过明面上他还是恭敬的拱手回答道“回校尉大人,五日前经过那片山谷时,突遇山石滚落,有十余名军士受了伤,伤势颇重,不易赶路。
第二日经过一个村落,我就安排人送他们进去暂缓停留几日,待得伤好一些,就立即赶来。
大人无需担心,我命亲卫李九带人守在那里,且留下了五六匹马,他们伤好后,不到一日功夫就可赶来。”
戈风脸色黑的不行,怒叱一声“大胆,谁给你的权利这样做的,士卒受伤本就是常有之事,难道说因为一点小伤他们就不能行军了!”
这话就说的不对了,李康当时做这个安排的时候他就在身边,那时也没见他开口制止,这会儿倒开始指着起李康来了。
“大人,他们的伤势确实不适合赶路,属下不得不做此安排,还请大人恕罪!”上司就是上司,李康只能向他请罪认错。
“我限你两日之内将他们带回,不然军法从事。”戈风声色俱厉的拍了一下桌案。
“是!”
出了营帐后,李康默默的嘀咕道“莫名其妙!”
接着,他又低语一声“还好!”
安置那些卫士的地方离这里不远,来回不到六十里路,一天时间就可以把他们全部带回。
急急的叫来王吉和李涛,让他们带着几个卫士骑快马原路返回找到那个村落,找到并带回李九他们。
也算是李康这边倒霉,所有人都没出事,偏偏他们碰到了。那日经过一个山谷时突然就有许多块小石头滑落了下来,砸伤了十几名卫士,他们伤的到是不太严重,不过要是想行军赶路就不信了。
且李康也没有找到马匹来让他们搭乘,只能以找个地方先安置他们。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虽然那些卫士们伤的不怎么重,但估计也歹一个月的修养才能让他们活奔乱跳。
可李康知道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下令让卫士们修整十天后就立即赶上来。现在戈风下令了,李康只能提前的将他们找回。
……
直到二月底,朝廷总算开始调兵遣将,杨广亲自指挥各部军队缓缓前行。
三月上旬,先头军队到达辽水西侧,开始安寨扎营。
从辽水的西侧,已经可以看到对面高句丽在阻止军队建立防线。
这一日,一个悲痛的消息传遍了全军:北平襄侯、兵部尚书兼左侯卫大将军段文振去世了。
据传段文振在去世之前曾经上表天子,劝他不要亲征,速战速决,一举攻破高句丽的都城,在秋季来临之前结束战争。
但炀帝并未采纳,依旧坚持他之前的策略:吊民罚罪,匡扶正义,非为侵略,逢城必下。
对于段文振的策略,李康很认同,姜还是老的辣!
要是按照段文振的策略来,依靠隋军强大的兵力,完全可以快速的取胜。
可是杨广征讨高句丽的目的是:让这蛮邦小国臣服隋朝,让高元王俯首称臣,压根的没想攻灭高句丽。
三月十四日,经过几日的准备,辽水之战正式拉开序幕。
高句丽为了应对隋军的进攻,已经将附近的船只销毁一空,同时在辽水东侧布下重兵积极防御。
炀帝命工部尚书宇文恺修建浮桥一座,以供大军过河。除浮桥外,隋军几次想要从其他地方偷渡,都被高句丽军抵挡。
因此浮桥成了隋军过河的唯一工具。
第一日负责从浮桥进攻的为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部。
炀帝命令工部尚书宇文恺在辽水西岸建造三座浮桥,浮桥建成后,众军引着浮桥向东岸靠近。
可未料到浮桥短了些,距东岸还有一丈多长的距离。
……
“前面的快呀!怎么停下了?快冲啊!”卢奉为左屯卫麾下的一名队正,今次度浮桥就是其部为先锋,眼见已经快到了河岸,前面之人不知为何停了下来,这把他急的不得了。
眼见对岸的高句丽兵正在往这边敢来,再不登岸就要被堵在这里了。
怒极之下他大吼道“前军将士为何停滞不前,快呀!”
纷乱之中,他听到有人喊道“大人不好了,浮桥短了,我们过不去!”
“什么!”卢奉大惊。
“还差多长?”卢奉问道。
很快前军回答道“差两丈少一些!”
“可恶!”卢奉面带青筋的大吼一声。
“大人,对面的高句丽兵已经快毕竟这里了,再不登岸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