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领兵的将军见被派去的人马被打得连自己妈都不认识了,知道来者不善,连忙传令后军和预备兵团全部向钮鲁塞靠拢,准备和清军一决雌雄。
第二日,天刚刚亮,沙俄的军队便开始展开了攻势。吉兰泰和鲁向南各领三千兵马从两翼包抄,剩下的跟着马思明、孟根和乌日嘎正面迎敌。
钮鲁塞里,多苛里也是兵分三路,两名副将各领五千出两翼,自己亲率一万正面出击,另留五千看守要塞和作为临时接应。
乌兰图雅和诺敏公主昨夜返回王爷庙,将留守的五千兵马又调来三千,作为后军,支援各处。
沙俄一方为了取胜,也是倾巢出动,双方从早晨一直杀到天黑,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
马思明虽然手中有宝刀开路,奈何敌军太多,倒下一片又扑上来一片,就像割韭菜一样,割下一茬又长出来一茬,总也割之不完。
吉兰泰和鲁向南二人也是鲜血染红征袍。
这边打得吃力,沙俄一边也不轻松。领兵将军见死伤过半,天色又渐暗,又腹背受敌,唯恐有失,传令退兵。
多苛里将军高呼:敌军已退,我军需追杀之。
然后将兵马分三路追击。
沙俄军队一路奔逃,盔甲淄重等物丢弃一路。
鲁向南向马思明谏言说道:“若没有提前准备,自古以来穷寇莫追,防止追急生变。”
马思明觉得有理,急忙命人快马去阻止多苛里将军,让他不要再追了。
多苛里身为领兵大将军,又戍边多年,岂有不知道穷寇莫追的道理,他今天之所以穷追不舍,目的就是要将沙俄领兵将军擒住,因为这可能是他此生最后一仗了,他想让自己圆满风光收场。
原来,多苛里给皇上的奏章获得了批准,康熙已经派吉兰泰的父亲前来接替他的职务了,让他把军务交割清楚后回京复命。
吉兰泰的父亲此时就在前来的路上,用不了几日便能够到达,康熙让他把军务交割清楚之后尽快返京,另有任用。
康熙之所以这么做,没有别的意思,他是在为自己讨伐葛尔丹做准备,即便是多苛里不上奏表,康熙也要换他回京了,因为多苛里比较熟悉漠北蒙古的情况,他这次调多苛里回京就是想任命他为西征大将军,回京即刻操练兵马,以及准备西征的一切军需之物。
康熙还命吉兰泰留在军中不必返京,让他和他父亲一起镇守边疆。
多苛里想捉住沙俄将军,风风光光地交接,因此不肯收兵,带着部下奋勇直前,大有要直捣敌军老巢,不捉住敌军大将军誓不罢休的意思。
果然被鲁向南料中,沙俄将军见多苛里死追不放,收住战马说道:“多苛里逼人太甚,来人并不多,我们不能向丧家犬一样地逃蹿,大家和我回马和他决一死战。”
本来沙俄撤退并不是战败,而是见没有胜算才决定撤退的,大部分兵力尤在,如今他回马一呼,大家一起响应,迎向了多苛里,并将他团团围住。
有没被困住的士兵跑回来送信,马思明等人本也随后跟着的,闻报急忙纵马前去接应,双方再次混战在了一起。
多苛里被困,沙俄领兵将军带着几员贴身副将全力冲杀,要置多苛里于死地。
多苛里便和沙俄领军将军谢尔盖碰了面,二人杀在了一处。
那俄国领军大将军手使一杆鬼头狼牙棒,身高马大,力猛棒沉。
二人战在一处,难解难分。
多苛里求胜心切,一边和他对战一边暗中观察,他要伺机使用暗器,除此之外,一时间很难取胜。
打着打着,多苛里卖了个破绽给谢尔盖,然后调转马头就跑,谢尔盖以为多苛里打不过自己要跑,便举起鬼头狼牙棒随后追来。
多苛里并不是真的想跑,他就是想引谢尔盖来追自己,因此微微地勒着马缰绳,马跑的并不快。
多苛里扭头见谢尔盖就要追上自己了,也到了自己飞镖的攻击范围了,便右手探入囊中,扣镖在手,回转身来,右手一扬,一支飞镖挂着风声,呼啸而去。
谢尔盖并没有多加防备,冷不丁见多苛里打了自己一镖,心说不好,躲闪已经是来不及了,这一镖正中谢尔盖的哽嗓咽喉,谢尔盖连“哼”都没来得及哼一声,便一头栽下了马来。
就在多苛里为自己得手而暗暗高兴之时,忽听得“嗖”的一声箭簇响,多苛里急忙扭头去看,只见一支飞箭直奔自己飞来,那射箭之人本就离多苛里非常近,又是偷袭,多苛里一见也是躲闪不及,正中他的左肋,多苛里在马上晃了三晃,也一头栽下了马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谢尔盖见多苛里逃走便催马紧追不放,他的副将已经看出来多苛里是假败,猜想他一定要对谢尔盖使用暗器,便急忙从侧面跟了上来,他想提醒谢尔盖,千万不要上了多苛里的当,可是,还没等他追到跟前,多苛里已经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