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三回 养育之恩定当报偿 一段孽缘何时了结  老马退休生活奇遇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毕业的小学生都能做及格,不及格也能照样录取,那年代还出过不少白卷英雄呢。

知青小朱顺利地被某知名大学录取,怀抱他光大家族的梦想和光辉灿烂的前程离开了山村知青点,也离开了与他有过短暂爱恋的、爱得难分难舍的小张姑娘。

他这一走,再也未回过山村,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从此也未听说过、也没有再打听过他的音讯。小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像弥漫在山顶的一团云雾,太阳出来后消失得无影无踪;像天上飞的候鸟在山里落了一下脚之后便飞向了不知何方。

为了避嫌,小朱走的那天小张没有去送;为了不打扰小朱的大学生活小张强忍着没给小朱写过一封信。小朱也没给过她任何信件,小张把思念深埋在心底。最开始的一、两个月,小张思想恍惚、口里没味;接下来的一、两个月小张心里就像猫爪狗挠,近乎茶饭不进;再过了一、两个月,小张每每看到那件红红的衬衫,好似小朱来到了她的身边,但模样和身影日渐模糊,让小张怜惜、让小张心疼;半年之后,小张脑海里面漂浮起曾与小朱在一起的一幕,心中就像被一阵风吹过嗖嗖发凉;一年以后,小张开始埋怨小朱连一封信都不曾给她写过,不说两人曾如胶似漆,就是普通朋友也不应当如此绝情。再过了数月,小朱的形象和名字渐渐淡出了小张的记忆:他走他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再以后,城里某国营工厂的年青技工马元闯进了她已经平静如水的生活。然后,小张姑娘与马元经历初恋、热恋、进工厂、结婚、生子,直到下岗、退休、带孙子,走过那个年代出生的和长大的人所走过的路、跨过的桥、吃过的苦、追求过的理想、拥有过的快乐和悲伤;曾经失落、失望、也曾经辉煌和疯狂,然而,一切都成过眼云烟,包括她无私的爱、泣血的情。

小朱走了之后如同人间蒸发,如同山村知青点从来没有过他这个人,山里的人也渐渐忘记了有过小朱救小张姑娘的那些事。直到小朱成了全省某名牌服装连锁店的大老板之后,小张姑娘才再次听说了他。这对曾经的恋人,如今两人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条件已经相差十万八千里,注定了是老死不相往来了,小张就当自己从未与朱老板认识,在心里把小朱一笔勾销掉了,她认定了小朱自离开山村的那一刻起就把她忘了,他是个负心的人。

然而,有一个人一直对小张姑娘很在乎,而且一直记在心中念念不忘,这个人就是那年与小朱一同离开知青点的小林。

小林对小张有感情依赖。小林家里穷,母亲常年生病卧床他,所以他从小就没有享受到过真正的母爱。小林到了知青点之后,小张姑娘看他年纪小小就离开家庭、而且同属于回乡知青、又同样缺乏母爱,因此一直同情他、并把他当作自己的弟弟来照顾。小张自己也没有想到:正是她对小林的同情和关照引发了小林的恋母情结,引发了他内心要找一个母亲般的情侣。小林不仅把小张当成他的姐姐,更把她当成了精神上可以依赖、生活上可以依靠的恋人。所以小林决不能容忍小朱在自己的眼面前把小张夺走,所以把小朱视为情敌,为了争夺小张姑娘,明的他不是小朱的对手,小林便使出了阴招。

胖子导演的一场戏把小林的阴招化解了,同时也让他吃了一个定心丸:小张姑娘现在和将来都不会与小朱成为恋人,小林认定了他日后做小张的丈夫还有希望,想到上了中专之后地位有了提高,小林觉得他吧小张姑娘追到手更加有胜算。

小林去读书之后,可没忘了给小张姑娘写信,而且几乎每月一封。小张姑娘看了他的头几封来信之后给小林回了信,劝小林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到学习上,小张姑娘在回信中明确表达了她一辈子只会把小林当弟弟看。可小林还是不死心,还是照样给小张姑娘来信,后来的这些信件小张一封也不看,原封不动退回到了小林在读的中专学校。但这样也没能阻止小林追小张姑娘的行动。一到学校放寒暑假,小林先回的不是自己的家,而是直接从学校扎进山沟来寻找小张。

当时,小林不知道姑娘对小朱还没死心,更理解不到即使小张姑娘对小朱死了心,小张姑娘也不会接受他。

除了年龄因素外,像对胖子一样,小张对小林同样是没感觉,这种没感觉主要来自小张把他们两个与小朱作比较,他们都缺乏小朱身上那种城里人特有的气质,这种气质具体是什么,小张自己也说不上来,或许,小张她本人也是从小在县城长大的缘故,这种气质只能亲身体会而不能言传。

小林苦苦追求小张从未放松。学校毕业分配,小林没有留在县城,而是来到反修公社中学当老师,这样有时间、更方便与小张姑娘接近,他要步步紧逼,即使小张是一块铁,小林也决心把它融化。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张不仅没有接受小林的爱恋,而且两人的姐弟情也冷淡了下来,小张只把小林当作熟人,当作常人交往,再也不与他单独相处,这让小林有了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当小林得知小张姑娘与马元相识和恋爱,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