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八回 顺顺利利逐人心愿 惺惺相惜错解人意  老马退休生活奇遇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朱同志是我们公社的骄傲、是我们山村知青点的一面旗帜,我们公社推荐他上大学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

小朱参加了英雄事迹巡回演讲,小朱不光是全县知青学习的榜样,也是反修公社知青工作取得重大成效的象征。副主任当然不会让一封检举信就否认掉小朱舍己救人的事实、否认掉公社知青工作取得的成绩。

招生办的人在电话里说:据这位来信的同志揭发,小朱当时救人是有条件的,他早就看中了那个姑娘,所以他提出的条件就是要让那个姑娘嫁给他,否则他就见死不救。

副主任哈哈大笑说:这么荒唐的说法你们也会相信?很简单,你们来人找那姑娘问一问不就知道了当时小朱救她时有没有提条件。

招生办的人为难的说:如果小朱救下的人是个男的、或者退一步说就算是个女的、但必须是一个结了婚的女人,也就不会引来这么多的闲话,偏偏小朱同志这次从狼嘴里夺回来的生命是个未婚女性,又是个百里挑一的漂亮姑娘,这就很难堵住别人的嘴巴。现在让我们去找那个姑娘核实,恐怕得不到真实的信息。或许,那个姑娘当时出于强烈的求生愿望只得答应小朱的条件,但两人在后来的接触中产生了真感情,两人真的谈起了恋爱,成了恋人关系,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位被救的姑娘还会向我们反映当时的实际情况吗?事情就这么简单:如果小朱当时确实提了条件,小朱当时的救人行为就有个人目的,这位姑娘是不是真的答应嫁给他以及后来两个人是不是真的谈起了恋爱,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动听的英雄救美故事。像这种动机不纯的人,我们认为不宜推荐上大学。

副主任在电话里面斩钉截铁的说:我可以发誓,小朱和他救的人——城里妹在救人之前两人绝对互不认识,哪来的小朱早就看上了她的说法?这我可以向你们保证,有什么问题我个人可以负全责。

招生办的人在电话里说:来信反映小朱和被他救的小张姑娘经常在一起,两人的关系已经超出了一般的男女朋友关系。

副主任说:这没有什么奇怪的。救人之后,小朱和小张两个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现在不是到处都在提倡一帮一、一对红吗?实话告诉你们,小朱演讲稿的素材绝大部分来自小张讲的故事,为了光荣的完成巡回演讲任务,他们两个人一起经常练习演讲稿有什么不可以,这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他们是在努力为我们公社争光嘛!他们两个之间的关系当然不是一般的关系喽,是深厚的阶级友情关系。

招生办的人在电话里说:推荐上大学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任务,关系到被推荐人的前途命运,需要慎重对待。我们不会冤枉一个好同志,既然已经有人写了检举信,我们就必须慎重对待。对于你说的这些,我们会派人去反修公社核实调查。

副主任说:那太好啦!你们来了就能了解到小朱同志有多么的优秀,你们见了他就会喜欢上小朱同志的。

副主任见招生办来真的,他不敢大意,他必须立即着手做好两件事:安排好对招生办来人的接待,两菜一汤的标准不能低,临走时还需要给他们送上山里面的一些土特产;第二,赶快找到小朱,尽快告诉他事情的严重性,为了彻底打破检举信中的谣言,小朱只有断掉与城里妹的恋爱关系。副主任决定以私人朋友的身份劝小朱以自己的前途为重,不要过早的考虑个人私事,不要辜负了大家的期望,不要让他这个主管知青工作的副主任白费心血。这是谁这么缺德写的这封诬告信?副主任分析写信的人是知青点内部人的可能性最大,难道会是小林?

副主任说的这个小林就是后来陷害马元的县工商局局长,当年只有16岁,却是知青点中资格最老的下放知青之一。他十四岁初中毕业,因为家庭经济情况不好,又受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没有继续升学读高中,他打算考个小中专。可那时的小中专也要从工农兵中推荐上学,小林初中毕业之后也只有先当农民,然后才有读小中专的希望。别看小林年龄小,头脑却相当灵活,看事情也高瞻远瞩、入木三分,他没有家庭背景,竞争不过别人,所以越是偏远没有人愿意去的地方,才越没有人和他竞争,他毕业后不做回乡知青,因为他父母的家就在县城郊区,他选择了来到大山里刚刚成立的一个知青点落户,和他一同过来的知青没几个,他们都是来这个知青点的第一批知识青年。

小林还是没有料想到:不管在任何地方,不同家庭阶层出身的人上学、当兵或求职的机会还是会不一样。到知青点之后几年下来,当年与小林一块来的那几个知青不是上学、就是当兵或被招工进了工厂,只有小林一直没有动静。

小林今年年初就找了公社副主任,副主任答应到今年秋天会给他考虑。然而,夏天还没过,去年才来知青点的小朱,因为救人突然变的红火起来,又是作报告、又是被封为全县知青的学习榜样,有这样一个如日中天的人在身边,小林心想自己今年被推荐上学的机会又将被人剥夺掉了。小林怎么会不对小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