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0章  庶子无为(科举)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口口水,手指有些颤抖地将信纸从信封中取出来,展开信件,开始认真念了起来。

当谢静姝念到“陛下圣明,特令二弟以新法变革临安府,三年为期,再定国策”时,谢静姝忍不住哽咽了,深吸了几口气,才断断续续将这封信给念完了。

信件念完了,谢静姝的心也安定了,她跪坐在沈江霖的对面,面上已经滚落了泪来:“夫君,你的付出没有白费,这一回,你总算扳回一局了。”

沈江霖被贬谪入云南的时候,谢静姝一路相陪,十分清楚沈江霖经历了多少困苦磨难,才成就了今日的局面。

而变法一事,本身若是没有得到中枢的认可,就会变成违背律法之案,沈江霖在这两者之间游走,哪怕谢静姝倾尽全力相帮,仍旧日日提心吊胆,生怕朝廷再一次翻脸无情。

好在,这一次沈江霖得到了认可;好在,沈江霖并非孤军奋战。

沈江霖轻柔地用帕子给谢静姝擦拭掉了脸上的泪珠,将第一杯茶推给了她,笑着纠正道:“并非是我扳回了一局,而是我们。”

“从今往后,临安府这片天地,任我们施为,我们大可放开手脚去做了。”

谢静姝重重地点头!

临安府的香皂工坊已经建起,各种酒楼、茶肆、客栈拔地而起,整个云南的商人在听到沈江霖任驾临安时,俱都涌了过来,临安府内的地皮变得越来越贵,因为所有人都有一个信念——沈江霖走到哪里,就会为哪里带来巨额的财富。

同时,临安府内沈江霖已经开始准备编整皇家第一运输集团,各种章程已经定下,只剩下朝廷正式下令了,而这个运输集团将会由中枢朝廷和地方政府以及民间商人团体共同出资,不仅仅是配合陆上运输,更会涉及海外贸易,配合着越加繁盛的工业发展,这家运输集团的出现,定会大放异彩。

沈江霖的计划已经正式开始运转起来了,他们需要做的,便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直到那个未来到来。

“当”的一声,两个茶盏相碰到一起,夫妻二人相视而笑,一同静看庭前雨落,享受这一刻的欢愉美好。

紧接着,谢识玄、秦之况、陶云亭、梁尧臣、冯会龙等人逐一出列,为沈江霖站台说话。

随着出列的人越来越多,就连本来和沈江霖并无关系的官员,有些人也站了出来。

他们是朝堂中的中立派,虽然不起眼,平日也很少发言参与,但是只要有眼去看、有良知去评判,便也知道,沈江霖做的事情,绝对是对这个国家有利。

财政上的吃紧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从大周朝建国之初到如今,国库里就没有富裕过,这两年还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可是稍微有点忧患意识的官员其实都明白,这般寅吃卯粮的国库,若是遇到了大灾年,那么很容易酝酿出灾祸来。

如今沈江霖未雨绸缪,开始想办法处理此事,哪怕会损失一点他们的利益,为了大周天下和百姓,又有何相干?

不是每一个人都栈恋权位、死抓着手里的利益不放的,上一次之所以没有那么多人站出来为沈江霖说话,一是担心杨党的打击报复,二是沈江霖个人虽然惊才绝艳,但是于大周江山而言,多一个沈江霖不多,少一个沈江霖不少。

那个时候的沈江霖,在众人的印象中,还只是停留在六元及第的天才以及皇帝面前的红人这样的角色。

而现在的沈江霖,是真正在为国为民,是在一片漆黑的道路上踽踽独行的前行者。

他们纵使无法紧随他的脚步一起行动,但是给他照亮一两个火把的能力还是有的。

举朝之中,竟然有四分之一的人都站了出来,支持杨志远和唐云翼。

杜凝章见气氛已经烘托到这里了,又看了一眼气的说不出话来的杨允功,心中简直是乐开了花——杨允功啊杨允功,纵横官场这么多年,竟然也有如此狼狈的时刻,被亲孙子这般不留情面的反驳,实在是足够难堪啊!

杜凝章和杨允功斗了这么多年,还第一次看到杨允功这么吃瘪,心里大为畅快。

其实杜凝章对沈江霖的诸多做法同样并不赞同,但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再说了,沈江云等人既然说有把握将杨允功拉下马,将他拱上首辅之位,那么付出一点代价也是应该的。

想到这里,杜凝章笑呵呵地站了出来,发言定调:“陛下,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大周需要新鲜的血液,我们这些老家伙久居中枢,虽然每天都要审阅各种地方上的奏折,但是到底没有深入地方久矣。既然沈江霖在云南之地颇有建树,百姓得益、朝廷得益,我们又有什么好阻拦的呢?就让他们这些年轻人放开手脚去干,云南之地嘛,只要不涉及到军政,随便他们折腾便是。”

杜凝章这话是十分有分量的。

一来他是内阁次辅,地位仅次于杨允功;二来,杜凝章说的那些可谓是堵死了杨派人的话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