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的记录寥寥,大都一笔概括,不过也确实中正,毕竟上午处理的那些事情,和他平日里的一般无二。
等到周承翊的视线落在了“咸福宫”处,只见沈江霖记录道:
帝赴“咸福宫”,罗昭仪待之,罗昭仪因土地之争缘故为毅王求情,帝怒,遂回。
简简单单,只有一句话。
春秋笔法,在沈江霖处,用的极妙。
没有细细说出前因后果,但是又讲了整件事的缘由,便是周承翊想叫沈江霖去改,都不知道从何而改。
周承翊缓和了面色,将起居注还给了沈江霖,脸上微微带着点笑意道:“起居郎的一笔字,越发好了。”
沈江霖躬身接过起居注,谦逊道:“陛下谬赞了。”
此刻殿内只剩下了周承翊与沈江霖二人,周承翊刚刚遣散众宫人就是因为感觉到了自己身边极大的不安全感,现在倒是方便了他与沈江霖说话。
“沈爱卿,你也看过那封奏折了,你如何看?”
周承翊的话有些跳跃,但是沈江霖自然知道周承翊在问些什么,稍稍思考了一番,才道:“此事可大可小,端看陛下要如何施为了。”
之所以刚刚周承翊有些担心沈江霖在起居注上乱写,就是因为沈江霖如今不仅仅肩负起居注的记录,还帮他进行了奏折的分类,以沈江霖之能,周承翊相信沈江霖定是知道自己刚刚在罗昭仪处究竟因何而怒,就怕沈江霖写在了起居注上。
幸好沈江霖十分懂得分寸,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一个多余的字都不会往上写。
这样的沈江霖,如何不让周承翊欣赏和信任?
听到沈江霖如此回答,周承翊暗自点了点头,然后坐回了御案后头,命令沈江霖有什么想法,一五一十说来。
这是周承翊第一次问政于沈江霖。
虽然之前周承翊对沈江霖一向不错,哪怕用个早膳、午膳,吃到好吃的菜都要给沈江霖赏赐一道,偶尔也会点沈江霖日讲,让他草拟诏书,给他一些赏赐,但是正儿八经的问政,还是第一次。
这说明,沈江霖在周承翊心中的地位,越发不同了一些。
但是有时候是机遇同样也是危机,一旦沈江霖回答的不好,那么在周承翊本就是心绪不佳的状态下,或许就此消失在御前也是有可能的。
沈江霖心中早有腹稿,但他还是装作沉思了一下,才慎重道:“一如臣刚刚所言,此事不是大事,但虽不是大事,却有碍观瞻,终归让朝臣看在眼里,不太妥当。再有一个,亲王封地本就很广,毅王府从封为亲王开始到如今已经传承两代,近六十多年时间,着实经营时间不短了,,既然毅王府敢如此施为,那么其他亲王府是否也有同样之举?这么多年来,亲王以地养地、以地买地,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微臣观户部呈上的奏折,每每都有缺银之意,不知道这与亲王封地之间是否有什么关联,还望陛下明察。”
周承翊有心想说,大周朝之田地千万亩计,传承到如今,有封地的亲王一共才六位,毅王已经是当年穆宗赐予最多封地的亲王了,便是多吃多占了一点,又能占了多少地?
沈江霖是不是有些小家子气了?
扭头一想,周承翊觉得也有可能。
沈江霖虽然才华出众,但是到底只是荣安侯府的庶子出身,庶子不掌家业,对钱财土地之事便了解的没有那么清楚了,再加上治理一国,和治理一家如何能相提并论?
一家人中有个百亩千亩地已经算是富足,可是对于帝王来说,过目的数字都是数百、数千万亩的地,亲王的一点封地,周承翊还真没有如何放在眼里过。
便是以地养地,毅王府这么多年,他算他们翻一倍好了,也不过二十万亩的地,虽然多了一些,但也并非不能承受。
只要获得的手段是正常的,不像这次这样闹点幺蛾子,周承翊是不准备大动干戈的。
毕竟屁股下的皇位才刚坐稳,又何必自己跳出来四面树敌呢。
但是沈江霖前面几句话是说到了周承翊的心坎里的,周承翊想了想,并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让沈江霖先行退下。
沈江霖当晚下值之时,在宫门口与新上任的锦衣卫指挥使韩兴擦肩而过,沈江霖唇角微微上扬,却并未与韩兴有什么眼神交流,反而是快走几步,登上了来接他的马车,让车夫尽快回府。
他大哥的机会,终于要来了。
果然,事情不出沈江霖所料,在周承翊否决了沈江霖的想法之后,但是却又召见了韩兴,因为不知道为何,沈江霖的话一直萦绕在耳旁,周承翊思来想去觉得,自己是该查一查,几个亲王如今掌握着多少田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