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6章  庶子无为(科举)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沈江霖一如往常上值,夏日天亮的早,等到沈江霖刚刚入宫门的时候,天已经开始蒙蒙亮了。

幸亏沈江霖是一个极度自律之人,每日早起并不妨碍什么,否则对于旁人来说,日日这般早起,都是一件苦差事了。

原本沈江霖以为今日又是按部就班的一天,毕竟今日不是大朝,相对而言工作就会轻松一点,主要任务就是一早过去,陪着皇帝吃吃喝喝,记录他一早的言行举止,然后帮皇帝整理奏折,中午用完午膳后趁着皇帝午休,他也能在自己专属的小房间内小憩一会儿,等到了晚上皇帝用完晚膳,他今日的当差就算结束了,和另一个起居郎交换起居注和印鉴,就可以下值了。

只是今日,沈江霖在整理奏折的时候,一封看似不起眼的奏折,被沈江霖看了进去。

说起来,这封奏折呈上来的人,还是个熟人,此人就是陶临九之父陶云亭。

陶云亭做了许多年的穷翰林,也没在翰林院里熬出头,后来陶临九渐渐长大出息了,陶云亭因为云氏的劝说,最终在翰林院中黯然离场,通了关系得了一个兵部六品主事的小官。

自此之后,他就安分在京城底层官吏中混着,虽然说没有了封侯拜相的可能了,但是家中却是比之从前,有了点积蓄,不再如同过去一般,一贫如洗,全靠云氏的嫁妆度日。

后来周承翊继位之后,官员大调动了一番,将陶云亭从兵部调动到了都察院,成了都察院正六品经历,负责督查百官之言行举止、辅助上官考核百官政绩。

虽然是官职的平行调动,但是对于陶云亭而言,却是大大的好事。

一来,虽然都是六品,但是权力而言,都察院的六品经历,要比兵部的六品主事权力更大一些,好处自然也多一些;二来,更重要的是,对于陶云亭这样的人来说,都察院的经历一职,绝对是专业对口,陶云亭这辈子最会做的事情,就是写文章喷人,都察院经常要写弹劾奏折,这不就是正中下怀么!

陶云亭自从入职了都察院后,那可是每天都是神采奕奕、走路带风,干的十分起劲。

沈江霖有时候会和他碰面,一般都是在午门外,沈江霖需要早早入宫伴驾,陶云亭则是在朝会开始前,需要比百官先一步到午门外,然后等到官员一一到了之后,立在一旁查看百官仪表,考核官员言谈,若是有人有不合规之处,陶云亭就会将这些情况记录下来,呈给皇帝过目。

简单来说,这份工作就是用来打小报告的,一般来说,皇帝也不会对这些特别严苛,但是若有让皇帝看不顺眼的人,那就会特地去翻一翻这个小报告的本子,看看是否有什么刺可以挑一挑。

一般六品小官是没有资格直接上奏的,但是陶云亭作为都察院的一员,是有这个权力的,之前沈江霖也看到过陶云亭的折子,一般都是联合都察院中其他的官员弹劾某个官员,这本就是他的职责之一,看到他的名字并不稀奇。

之所以今天会引起沈江霖的注意,全因这次陶云亭并非单纯弹劾某一个官员,更是在请求皇帝做主。

沈江霖看文字的速度非常的快,同样一本书,别人看一天,他看个小半天就能看完,在整理奏折的过程当中,他一般不是看完全文,而是眼睛飞快地扫描过去,知道一个大概后,就进行预分类,毕竟他只是一个类似秘书一样的官员,并非皇帝本人,到底要如何批复奏折等,并不需要他来思考,故而沈江霖处理奏折分类的速度极快。

否则的话,若是磨磨蹭蹭的,又频频出错的话,这活根本轮不上沈江霖来做。

只是今日陶临九这份奏折,沈江霖却是仔仔细细看了两遍。

这封奏折的大致内容是说陶家近日在河间府购置了一百亩的良田,但是这一百亩的良田他们购置了之后,刚刚进行了小麦的播种,就被人全部捣毁,那些佃农白忙活了一场,直接错过了夏种的时节,这一百亩的土地今年或许会颗粒无收,庄头哭诉到陶家面前,陶云亭这才知晓了此事。

陶临九在调查之后才知道,原来当初的卖家之所以那么痛快不讲价就同意卖了,就是因为这块地连着的就是毅王的土地。

大周朝对于皇家宗亲是有不同的安排的。

一般而言,皇帝对于女儿还是比较宽容的,要么是招驸马,要么是下嫁勋爵之家;而对于儿子们,则是分为得宠和不得宠之说。

例如永嘉帝留下的几个儿子,除了太子周承翊是继承大统外,其他的几个成年皇子,例如宁王,他就是那种不受宠的,那就在他成年后京城修个宁王府,稍微分点财产给他就算了事,等再过个几代,宁王一脉就是落魄宗亲,就会被边缘化起来。

而若是受宠的儿子,例如三皇子端王若是不犯事,除了在京城有王府,还会在其他地区给他封邑,享受封地上的供奉,这样的王爷就格外值钱一点了。

这个毅王其实已经传承到了第二代,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