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江霖自然地弯下腰下去,将笔捡了起来。
沈江霖仪态翩然,哪怕是捡一支笔,也是赏心悦目的,他修长的手指捡起棕色的笔杆,甚至还有闲心从袖中抽出了棉帕,将溅落在地砖上墨点细心地擦干净。
百官众目睽睽之下,气氛焦灼之时,沈江霖却是不紧不慢,丝毫没有他们以为的胆怯忐忑之意。
可是,在沈江霖即将起身那一刻,他的目光快速地掠过了几个人,然后便站直了身体,向着周承翊的方向行了一礼:“卑职御前失仪,请陛下恕罪。”
周承翊只觉的心中稍稍缓了一缓,刚刚他心中在天人交战,在众臣逼迫之下,周承翊差一点就要顶不住压力答应了下来。
哪怕是皇帝,也不能犯了众怒。
沈江霖虽然是周承翊看重的人才,想要好好栽培一番,但是引起了公愤的话,周承翊也要掂量一番,是要继续保沈江霖,还是暂时顺从众人的意思,平缓一下君臣之间的关系。
周承翊初登大宝,有永嘉帝给他创下的良好根基在,他正是想要摩拳擦掌,大干一番的时候,再加上周承翊还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更是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谋略,轻易不想更改自己的决定,但是奈何周承翊雷厉风行地推行了一些政令之后,却感觉到了莫大的阻力,同时也更深刻地明白了永嘉帝有些地方的无奈之处——他是皇帝,但不能为所欲为,不能让所有人都听令于他,朝堂上下,更不是真正的一心,个人有个人的私心,他不得不打压一批又拉拢一批。
这般认知是让人沮丧的,但这也是成为一个合格政治家的起点。
沈江霖的失误,打断了周承翊即将到嘴边的对沈锐进行惩处的圣旨,内心缓和了一瞬后,周承翊大度地摆了摆手:“无妨,众位爱卿继续吧。”
周承翊准备再听一听众人的意见,慢一点再做决定,说不定沈锐做人也不是那般失败,只要有人站出来愿意给沈锐美言两句,周承翊也好借题发挥,将这个事糊弄过去。
实在是想到沈江霖这般出色,周承翊还是认为,保他是对的。
周承翊虽然是刚刚登上皇位没多久,但是他做太子观政已经许多年了,对于朝堂上一些主要的官员还是了解的。
沈锐此人周承翊是知道的,先帝也曾在他面前评价过此人,忠心有余、才干不足。
当时周承翊还问过永嘉帝,为什么这样的人还要继续用他,天下人才济济,不差沈锐一个,就算是看在沈家先祖的份上,也完全可以只给他一个爵位,不用还给他一个实职。
朝廷官员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哪怕太常寺再清水衙门,那也在朝堂之上占有一席之地。
周承翊还记得,那个时候父皇只是无声地笑了笑,说了一句:“有时候,英才易得,忠心难得。”后,便不再去说了。
周承翊有眼色,永嘉帝不想说了,周承翊便不会打破沙锅问到底,但是到底他心中还是留下来沈锐无能却有忠心的印象,而现在众位大臣你一言我一语、长篇大论地讨伐的沈锐,仿佛他是个完全十恶不赦之人一般,今日他要不将沈锐狠狠严惩一番,根本交代不过去。
周承翊知道,这些人完全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但是他心里亦有过意不去,沈锐罪不至此。
周承翊的话音一落,朝堂之上却再次陷入了寂静之中,巍峨宏大的“太和殿”内,落针可闻。
沈江霖提笔悠然写道:
帝曰:众爱卿续论前太常寺卿之罪,然,无人应答矣。
刚刚这些人一个赛一个的能说,沈江霖就算运笔神速,但也写累了,此刻倒是能休息一二。
沈江霖写完这句后,就坐直了身体,面上笑吟吟地注视着前方。
最前方的是朝中几位内阁大臣,当首之人便是杨允功。
毫无意外的,杨允功和沈江霖的视线相接,看到沈江霖面上的笑意,杨允功不知道为何,心里却是一抖。
杨允功自己都有些奇了怪了,他从政数十年,什么样的魑魅魍魉没见过,沈江霖这乳臭未干的小儿笑又如何?不过是强弩之末、硬撑体面罢了!
而就在杨允功这般想完的时候,兵部侍郎冯会龙站了出来,先是对周承翊行了一礼,然后正色道:“陛下容禀,臣有本启奏。”
冯会龙的出列,让许多人都有些侧目。
他们闹不清楚冯会龙是站哪一队的。
之前他们没有去说动冯会龙,毕竟冯会龙和沈江霖有旧,他们之间或许会有什么猫腻也说不定。
不过刚刚众人都已经发表过态度了,冯会龙此人看着刚毅不屈,其实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个人胆小怕事的很,现在站出来说话,和大家站在对立面的可能性比较小,落井下石却是他有可能做下的。
谁知道冯会龙一开口,就让那些攻讦沈锐的人面色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