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8章  庶子无为(科举)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谢识玄是亲身参与到去年那场争斗中的人,他与谢家人便站在了不同阵营,虽然他未正面说过话,但是暗地里还是给“保商派”不少的支持,其中风云诡谲、双方暗地里无声的厮杀,比之在朝堂上的刀光剑影都要更加残酷百倍。

在谢识玄看来,无论选择哪个阵营,都不过是各自为了自己的立场和利益。

但是沈江霖的话,让谢识玄仿佛突然之间被拉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再去看待这件事。

沈江霖看到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从整个宏观层面出发去思考这个问题,才得出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两个观点,这是沈江霖作为一个哲学人士,惯常的思考方式,但是对于在场的其他人来讲,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思想层次的压迫感。

这种几乎是不带个人情感、不掺和个人偏向,近乎冷酷地道明这件事情的本质,揭开了一切笼罩在上面的遮羞布的言论,实在是够发人深省、可放心中咀嚼再三的。

甚至于,沈江霖还点出了统治者要给商人参与科举之权利的本质,那便还是抑商。

究竟是官商勾结之后,让商人的权力更加膨胀后,朝廷处置起来容易?还是让商人独自为营,与官员暂时切割开来,用另一种缓和的方式给予商人对于权欲追求的权力,然后再用官方手段去压制,更为精准打击呢?

万般眼花缭乱的手段,在沈江霖面前都失去了效用。

沈江霖的许多未尽之意,或许场上许多生员都没听明白,但是谢识玄和汪春英却是都听懂了。

此子在这般年纪,就能看透朝堂上的纷纷扰扰,甚至可以直指要害之处,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世间竟有这样的人,难怪甘罗十二可为相,以前只当是世人以讹传讹,为了缔造少年天才而故意美化,可若是甘罗和沈江霖一般人物,那么十二为相,竟也是合理的。

还是他们自诩年长才高,就认为高人一等了,实际上还是井底之蛙了。

陶临九听完沈江霖的回答,也是被钉在了原地,他很想再去抠沈江霖话中的漏洞和字眼去反驳他,可是他搜肠刮肚了一回,又将沈江霖的话语反复琢磨几遍,却发现自己无可辩驳。

不是沈江霖的话术多么圆满高超无可辩驳,而是沈江霖话中有些意思,他甚至不能很好的领会,若是一知半解就去否定别人,那不是徒增笑话?暴露自己之短?

毕竟陶临九自己也才十六岁,他能想出这样的难题去刁难沈江霖,并不意味着他自己就对这件事有多高深的见解。

尤其是陶临九看到了主考官们欣赏震惊的神色,他只是因为嫉妒不甘而想对沈江霖发难,他的脑子依旧在,此时此刻他清楚,再说其他,都已是枉然。

陶临九放下酒杯,对着沈江霖深深一揖,咬了咬后槽牙,低下头遮掩住自己愤懑的表情,“心悦诚服”道:“沈案首大才,临九自愧不如。”

沈江霖脸上依旧挂着笑,只是那笑意却不曾达眼底,他也没有上前去扶陶临九:“临九兄不必羞惭,有道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往后临九兄有任何不解难题,都可以垂询于我,小弟必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主桌的几个主考官从刚刚的震惊中缓过神来,纷纷有些失笑。

都是爱打官腔的文臣,最是阴阳老手,哪里听不出沈江霖话里的意思——就你这点水平,还来为难我,我都可以做你老师了,少在这里叭叭。

只是众人非但不觉得沈江霖讨厌,反而觉得刚刚老成的少年人,一下子变回了他本该意气风发的模样。

年少有志,昂扬不羁,应当如是。

这一场宴席结束之后,沈江霖的名声迅速传扬开去,甚至沈江霖拜师时候的七步成诗也不知道怎么就被人都得知了。

沈江霖的天才之名在京城文人圈内,已经初步具有了雏形。

当然,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这场宴席,沈江霖得到了众位主考官的一致认可和夸赞,而陶临九再次赔了夫人又折兵,之后回到座位上,一言不发、独自饮酒,任何人来攀谈都没个笑模样,众人见他心绪不好,便也无人再来敬酒,一直到散了场,才有些踉跄地独自一人回去了。

沈江云看着陶临九离开的背影,用只有他们兄弟二人的声音凑近沈江霖道:“这人丢了这么大脸,后面不会还有后手吧?”

沈江霖摇了摇头,安抚道:“能有什么后手?他一个弱质文人,也就在这种场合想点损招来为难我,出了这个大门,往后我们便是见面都见不着几回。”

除非是以后会同朝为官,只不过如今他们二人还只是个生员,这以后的事情还早着呢。

不遭人妒是庸才,沈江霖面对这种情况早就司空见惯,并不将陶临九放在心上。

只是沈江霖只料对了陶临九这个文人的行为模式,却对接下来的事情没有预料到。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