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经意的巧合  风云中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但没有多余的水,又得自己再去打水,这一来二去,又误了时辰了。”

萧爻不禁叹了口气。道:“无论怎样做,总有纰漏和不足。要真正做到至善至美,完全叫人满意,当真谈何容易?”

药罐子道:“至善至美不可求,但尽善尽美却是能够的。这时候,那个被少林寺高僧救下的孩子已经长到了十一岁,已长得身强体壮。心中时常记着是少林寺救活了自己,对寺中僧众都存着感恩戴德之想。他虽然不说出来,可他心中想道‘虽然说是那位高僧救了自己的命,将自己带来的少林寺,可若没有寺中的厨子做饭给自己吃,自己又非神仙,不吃饭难道还活得成?只怕早就饿死了,所以自己能活下来,必须要感谢寺院中的厨子。厨子煮饭,全靠伙夫给他烧火,若没有伙夫烧起大火,厨子能把生米煮成熟饭?所以伙夫的功劳也不小。伙夫能烧火,全靠砍柴的每天深入山林,不避毒虫猛兽,砍柴回来,伙夫才有柴可烧。若是没有砍柴工,伙夫难道还能自己生火不成?因此,救活自己的人当中,砍柴工也是功不可没。’他便以为少林寺人人对自己都有恩德,寻思着怎样报答。他不但对僧众们好,就算是少林寺中的一只蚂蚁,他都当作是上天派来陪他消愁解闷的,大树上的鸟雀,那也是为了排遣他的孤独才来唱歌的,因此都倍加爱护。”

萧爻暗暗点头,那位老实和尚心地如此直诚善良,倒真是天下少有。

药罐子接着说道:“他见到那些武僧常为打水的事发愁,于是找了扁担和水桶,趁武僧们行功坐禅之时,自己去山脚下将水打来储存在山上的水井里。等那些僧众行功完毕,就有水可用了。”

萧爻道:“他才十一岁,不能担得太重,只怕一次担不了多少水。”

药罐子道:“是啊,他担不了太多,但尽自己全力,能担多少就担多少。那些僧众们得知此事后,人人都赞扬他,对他更好了。到后来,连那些被分派担水的人的活计都交给他了。他不辞辛苦,每天挑水。从少室山下爬到山上,一路上走走歇歇,偶尔停下来赏赏风景,欢乐无忧。”

萧爻问道:“前辈,那位老实和尚以挑水当作修炼内力的法子,练成了金刚不坏体神功呢?”

药罐子道:“还早着呢。大旱过了,山上有水了,但从那以后,那位老实人就被指派专门负责挑水供寺僧用度。他长年累月地挑水,不但不以为苦,反而在因着这份差事,让他得到了锻造。到他十岁那年,已长得身体壮硕,更练得一身板筋似的肌肉,条理分明。与同年之人相比,更是力大无穷。他每天都能听到寺中高僧们诵经礼佛的纶音,远远传去,鸣响于少室山的崇山峻岭之中。那些高僧们礼忏作法时,口颂真经,都是以极强的内力传出的。他听得多了,受其熏陶,更从高位们以内力传出的纶音中积了些内力。”

萧爻听得那位老实和尚竟能从高僧们诵念佛经的声音中悟得内力,当真是千古未有之奇事。但想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也就相信了。

药罐子道:“当年救下的高僧见他已长大成人,就对他说,他如今已能自立,就叫他下山去,离开少林寺,去干自己想干的事。还嘱咐他,离开少林以后,要多行善事,接济贫苦之人。那老实人听到高僧要赶他下山,急得抱头大哭。他在少林寺生活了十来年,早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哪怕是寺中的一草一木,他看在眼里,都觉得亲切可感。少林寺就是他的家,他心中割舍不下,可不善言辞,纵然有千言万语,却也说不出来。只一想到要离开少林,就忍不住悲从中来,泪水洼洼洼地流个不住。”

药罐子续道:“哎!见那位老实人哭得厉害,当初救下他的高僧就不敢提这事了。待他心绪宁静下来后,都慢慢开导,问他为何哭得那样伤心。那老实人才挤出几个字来,说除非死,否则绝不会离开少林寺。他本来就具有慧根,高僧又见不愿离去,就收他为徒,依照他的脾性,别出心裁,取了个老实和尚的法名。传了些少林的正宗内功。”

萧爻静静地听着,不再打岔。

药罐子道:“没过几年,那位高僧就坐化而去。老实和尚的内功没学到家,成了夹生饭。为那位高僧超度之后,老实和尚依旧为众僧挑水。每天读读佛经,偶尔也修炼内功。他的内力修为越来越高,就这样过了三十年,他挑了三十年的水。身上的肌肉没有因为年龄老化而变弱,反而钢条越加的明显。其实他早已练成了金刚不坏体神功,只是一直没得施展,因此没人知道罢了。”

萧爻问道:“前辈,那金刚不坏体神功的名字是怎样来的呢?”

药罐子道:“那一年少林寺中发生了内乱,达摩院中一名武僧强行偷炼少林寺中最博大精深的易筋经神功,没人指点,练功不得其法。他仍强行修炼,致使神魂颠倒,六亲不认。终于走火入魔,成了一名疯子。他大开杀戒,杀害了数十名武功高强的僧侣。少林寺众高僧为保全众僧的命,联起手来,想要铲除那疯僧,都被他打成了重伤。眼看少林寺将毁于一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