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一章 兵革声八  风云中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而感到可惜。

鲁子明皱着眉头。忽然说道:“萧爻可聪明得紧,一点也不可惜。”

项坤道:“白白放过许多机会,还不可惜吗?”

鲁子明道:“你这就不明白了。项兄,萧爻没有还手,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项坤道:“不知道,我只看到他一直在躲避,能还手的他都不还手。”

鲁子明道:“那你就错了,萧爻没有还手,是使上了疲兵之计,可高明得很。”

项坤奇道:“疲兵之计?三十六计当中,可没有这一条,只怕是你个人杜撰的。”但想到萧爻不还手,原是藏着高明的后着,又觉得萧爻实在机智过人,并非无知无识的蠢货,而代他高兴。

鲁子明伸手在胡子上捋了捋,以能猜出萧爻的心思而微觉自得。道:“疲兵之计,是燕国用来对付秦国的败着。战国末年,秦王欲扫平六国,一统天下。他连年谴将用兵,经过十多年的征战,先后扫灭了齐、楚、赵、魏、韩五国,东方六国中,只有燕国尚存。燕王喜眼看秦国势大,而本国兵微将寡,万难抵挡秦国虎狼之师。于是想出了一条计策,盼能以此策略拖垮秦国的国力。”

项坤一脸讥嘲之色,笑道:“燕王喜想出的计策,想必就是你杜撰出来再加给他的疲兵之计了吧?”

鲁子明听了这话,脸上大为不啻。暗道:“此人见识短浅,又拘泥狭隘。对自己不知而别人尽知之事,便冠以杜撰之名,拒不肯信。此等井底之蛙,何须跟他多费唇舌。”鲁子明便住了口。

项坤见他不说话。又问:“疲兵之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鲁子明道:“既然项老弟认定那疲兵之计在下的杜撰,我还说出来做什么?没得惹人嘲笑。”

项坤道:“不说就不说,本来就是你杜撰的。还不承认?”说完,把头转到了一边。

何清风却道:“这疲兵之计,我却知道。燕国用此计,不但没能拖垮秦国,反而使自己陷入更被动的局面。”

项坤转头看着何清风。道:“何老哥,这疲兵之计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何清风朝鲁子明看了看。道:“适才鲁老哥已说了一半,项老弟若想了解。我便说剩下的一半。”

项坤道:“何大哥慷慨解疑,比某些人可要大肚得多。”项坤说话时,有意无意地向鲁子明看去。

鲁子明明知他在挑自己的刺,但已决定不与‘井底之蛙’多费唇舌。微微一笑,也不理会。

何清风处在两人中间,谁也不帮。却道:“话说燕国势弱,而秦国势大,东方五国已尽数破灭。眼看着秦国的将士就要踏进燕国领地,实已危如累卵。燕王喜打听得秦王嬴政要修骊山陵和郑国渠,却因没有工程图,一直不得动工。于是主动献计,命国中能手绘制出工程蓝图,献给秦王。燕王喜以为,秦国修郑国渠和骊山陵,必定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而使国力减弱,燕国则联合东方五国的残余力量,增强国力。秦国由强变弱,而燕国由弱变强。再出兵伐秦,便可一战而克。项老弟,这就是疲兵之计的出处了。”

项坤听完点了点头。心道:“原来还真有过这等计策?”问道:“秦王中计了吗?”

何清风道:“秦王并没有中计。秦国文有李斯,武有白起、蒙恬、李牧、王翦等一干文武兼备的帅才。就是秦王愚昧,他身边那些谋略过人的臣子们也早就看穿了燕王喜的计策。秦王便将计就计,并且扬言要向燕国征用工人,燕国若不答应就立即出兵,倘若肯答应秦王的要求,便割地送燕,作为回报。燕王迫于形势,只得编户入秦,助秦修郑国渠和骊山陵。”

何清风叹道:“燕国地狭民寡,再编户入秦,兵力更弱。燕王喜本想以疲兵之计拖垮秦国,反而先害了自己。后来太子丹招纳了烈士荆轲,请荆轲刺杀秦王,因秦舞阳临场胆怯,弄了个图穷匕见,身首异处,始终挽救不了燕国。倒是荆轲过易水这故事流传至今,感其慷慨侠烈的气节,每次读来,都热血沸腾。”

何清风说完,感叹不已。

郝大奈接道:“荆轲刺杀秦王,实是有死无生。可为报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毅然而然地铤而走险,确是世间烈士。”

项坤也感叹了一番。心中却想:“不知萧爻是不是真如鲁子明所说,在用那疲兵之计?”转头看向萧爻,想看看萧爻是不是在用疲兵之计。

那边。洛天舒连使绝招,却奈何不得萧爻。不由得又是焦急,又是恼怒,又有几分惊讶。

洛天舒收住刀,凝视着萧爻。心道:“他轻功极高,脚步移动得很快。这路破锋刀,以雄浑刚猛著称,只谊男子修炼。招招狠辣,变化繁复,是一门阳刚之气十足的刀法。但我以此路刀法攻他,每次都落在他之后,没有一次能得领先。如此下去,万难追上他的脚步,就别提伤他了。”

适才鲁子明等人的言论,洛天舒是听到的。不禁又想:“难道真如鲁大哥所言,萧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