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
可他多聪明的人啊,立刻就反应过来自己其实完全不用站哪个立场,因为出题人是谁不管,但墨州的阅卷人却绝对有他的周老师!
那么周老师的喜好呢?
他周老师最喜欢的是四平八稳的文章!
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就稳稳地来呗。
有了思路,那他这篇文章就写得很扎实了。
再一次快速写完了之后,赵以孚看看时间还有许多,便再次修炼了起来。
说起来可能让人不信,他这次的考试竟然令自己的修行状态突飞猛进,已经在身体中构建了完整的真气运行路径。
他觉得自己不愧是纯阳文脉的弟子,在科举考场上的修炼效果似乎远超平日。
考试结束,他和其他考生一样平平常常地交卷,然后平平常常地出来。
门口遇到了唉声叹气的宋玠,然后又遇到了愁眉紧锁的范进。
“子泰、子长两位兄长,考得不如意吗?”
宋玠一脸不得劲,而范进则是摇摇头说:“我们别在这里说……”
赵以孚恍然道:“走,去我那里,那边幽静可以一叙。”
他发出了邀请。
范进和宋玠都接受了这个邀请,然后一同往赵以孚府上去。
吴忠看到赵以孚带着两个书生朋友回来只觉得非常高兴,这都是有文化的人啊。
他忙前忙后的,给少爷的文人朋友们准备好了茶点雅案,这才退了开来。
其实别看他忙,宋玠和范进都很别扭。
毕竟这两个都是穷书生,真没见过这种排场。
赵以孚倒是不在意,他呷一口香茗率先说:“此次科试关键就是那策论了,也不知两位兄长都是如何解的?”
范进抚须皱眉,见宋玠一副没有把握的样子便道:“两位贤弟都不是外人,为兄也就抛砖引玉了。”
“我的破题思路,乃在于:虽有雄主,国政亦不可落于独夫之手……”
范进开始说自己的文章,赵以孚和宋玠听得都是连连颔首。
范进老兄其实是极有才的,他的思路这次也是彻底体现,就是朝政当以稳重为主,不该在个人意志的左右下轻易冒险。
这个思路没毛病,甚至也没有对皇帝冒犯的意思,他所表达的思想只是一切政令都要以稳妥为重。
他说完之后,宋玠忍不住赞道:“不愧是令君信多番推崇的子长兄,这篇策论老成持重可谓精湛。”
“不像我,只是从晋武之贤明以及苻坚之昏聩角度出发来进行分析……”
他有些不好意思说自己的文章了,因为在他看来自己的策论和范进的比起来显得太过浅显了。
“君信,你又是怎么写的?”
赵以孚一挑眉,笑着说:“其实我的角度和子泰兄长的一样,只是写的更多了一些……”
他也不卖关子,将他的文章也默诵了出来。
起初宋玠还好,听起来的确也在阐述双方的优劣。
可是随后他发现不对劲了,因为赵以孚的文章里不只是说晋武如何,更说西晋当时如何,又说吴国当时如何……将一切的信息汇总起来,就能让人感觉晋武之胜、吴王之败可谓是理所当然。
又说苻坚早期如何贤明,又是如何变得日渐骄纵,以及淝水之战时双方各自国内情况、人心所向……这部分便是让人觉得,苻坚麾下其实早就危机重重,他一败而亡似乎也是有迹可循。
“好文章,着实好文章!”
范进看完是击节赞叹:“这是将晋之胜因、苻坚之败因都分析得透彻了,凡看此文者皆可引以为鉴。”
宋玠就茫然了……他以为赵以孚写的和他差不多。
好吧,开头和结论的确是差不多,但中间这些……
他衣袖遮脸,忽然有些抬不起头来了。
赵以孚则笑而不语,他能说自己之前被逼无奈,跟着自家周老师学了许多经典战例,并且为了方便师妹学习特意做了详细分析吗?
他的确是在就事论事,题目问的是这两场大战,他就真分析了这两场大战而完全不涉及当今朝政。
这便是他的‘四平八稳’。
虽然论事角度和宋玠一样,但是深度却截然不同,让人能够看到他的务实细致。
也难怪宋玠听了之后要以衣袖遮脸了,毕竟两篇文章放在一起,他那篇就显得空洞无物。
赵以孚见状也是谦逊地笑着说:“子泰兄莫要如此,小弟其实也是有取巧之嫌。”
宋玠意外地问:“如何取巧?”
赵以孚道:“小弟这几日都在周老师家读书,知道周老师最近都研习兵法,便投其所好多参研了一些古今战例。”
“谁知这次考题正好引用了古之战例来出题,我等于是有了提前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