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0章 苟利社稷,生死以之  三国:王业不偏安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改良的曲辕犁。

“虽只一牛拉犁,但允已亲自试过,非但耕作速度快上六七成,更是能省不止三四成气力。

“陛下已召塬上工匠营造,一日可制犁三十张。

“陛下还说,五六月种上豆子,九十月便能种麦。

“眼前这一垄地,便是昨日陛下扶犁亲耕。”

董允对这位天子近来的表现实在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以至于一些礼仪言语上的疏失,他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挑刺。

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失?

抓大放小,不是原则性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而董允话音甫一落罢,包括丞相在内的一众汉家臣子,脸上所呈皆已是不可抑制的讶然之色。

“一牛拉犁,速度竟能比原来两牛还快?还更省力?”费祎表示不可思议。

杨仪则看着眼前新翻的田垄,不敢确定自己是不是听错了:“这是陛下亲耕?”

天子亲耕乃是邦国重务,每年正月都会举行一次,叫“籍田礼”,以示重农,以此劝农,但那只是仪式性的,与眼下这时节的天子亲耕意义大不一样。

董允笑笑,轻轻颔首。

众人闻言,先是看看眼前这块天子亲耕的新地,复又看向田间来回耕地翻土那十来头黄牛,最后看向已经走远的天子,愕然无语。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耕与战。

这位一鸣惊人的天子,如今能打仗,能打胜仗,却不只想着打仗,而是连事关国本的农事,也真正地给予重视,教人如何不感到惊讶?

这说明这位天子并非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激进派,而是跟丞相一般脚踏实地的务实派!

不少人议论纷纷,董允则继续给丞相及众府僚介绍曲辕犁与龙骨水车的优势,还有天子诏令各郡县举荐能工巧匠这些事情。

众臣僚再度慨叹不已。

先帝是务实之人,丞相也是务实之人,今日有资格追随天子与丞相到此地的,纵使不真正崇尚务实避虚,也不可能大庭广众下对表现出务实姿态的天子表达什么异议。

不多时,天子行端走直,不疾不徐地领着龙骧郎们从远处折返。

待天子走近,一众许久未曾见过天子的臣僚这才察觉,天子肤色已不再是昔日久居深宫那种白皙,

而是微微泛起铜色,面颌线条也刀削般利落,整个人阳刚硬朗,颇有些英霸之主的雄浑气象。

丞相整肃衣冠,大袖一敛,率先对着天子躬行一礼:

“陛下亲征临戎,履险蹈危,务耕力农,强国固本,真有高祖太宗之风。

“假以时日,我大汉必是猛士如云,沃野千里,炎汉中兴,真指日可待矣。”

一众臣僚见状亦皆躬身俯首,在相府长史带领下放声齐祝:“炎汉中兴,指日可待!”

塬上往来不息的民夫与兵士们尽皆朝此处望来。

受过丞相与陛下恩惠之人心中难免燃起希望,为之气振,疲惫麻木之人虽仍旧麻木,却也有些人开始期待天下承平那一日快些到来。

见丞相带头给自己造势,刘禅立时影帝附体,沉容凝色间徐徐出声: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但朕之所为,与丞相及诸卿、诸将士积年累月付出的血汗相比,实在微不足道。

“炎汉当兴,兴于所有为大汉呕心沥血的骨鲠之臣,兴于所有为大汉不避斧钺的雄兵猛将。”

说完默默给自己点了个赞。

造型摆得不错。

而另一边,一众汉家臣子皆已是再次瞩目于这位天子身上,久久难移。

天子之言化用了《左传里的一句苟利社稷,生死以之』。

何意?但凡利于社稷,就连生死都可置之度外。

不少见过天子写给丞相那封信的府僚,如费祎、杨仪,这时候都想到了信中那句:倘终不能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则君王死社稷可也』。

却也有不少赢得有些得意忘形之人,这时候才忽然回过神来,他们之所以能从陇右走到关中,其实没那么顺利。

若非天子赴险蹈危败了曹真,恐怕此次北伐,在马谡失街亭的那一刻起就已然失败。

所以,天子所作所为,真的能用微末之功来形容?说是力挽狂澜恐怕也不为过吧?

“陛下方才匆匆离去,可是彼处发生什么要紧事?”

丞相身后,一位衣锦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的五十余岁老臣问道。

刘禅循声望去。

原来是深得先帝厚遇,眼下官位仅居丞相与李严二人之下的大汉车骑将军刘琰。

这位车骑将军在大汉的地位跟简雍差不太多,座谈客而已,没太大理政用兵的本事。

但因为先帝对旧人一直都很厚道,所以地位很高。

先帝驾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