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到了此种境地,槐里的邓芝、杨条,细柳的王平、傅佥就不得不选择出寨与司马懿野战了。
一万来号人,如何能与司马懿两三万人野战?
甚至屯驻棘门的赵云都要带兵前往,否则恐怕没人能指挥这场意料之外的会战。
一旦局势如此演化,那么守在长安的魏军,便可趁大汉营寨空虚之时来夺寨了。
司马懿此番孤军深入,只要能安然回到长安,毌丘俭、牛金等长安守军的士气都会随之上涨。
而假使司马懿能胜一场,不论大胜小胜,都能使魏军士气提振,而汉军士气则将为之一沮。
这不是刘禅愿意看到的。
刘禅看向杨条:“羌王,渭水北岸已有虎豹骑巡视,想要安然把消息传到赵帅那边,属实不易。
“但还是请你想办法给赵帅他们传去消息,让他们务必谨守前诏,固守营寨,在丞相大军下陇会师前不得与魏寇野战。
“五丈塬无可忧者,司马懿所求并非五丈塬,而是诱我细柳、棘门将士出寨野战。
“否则他根本不需往渭北屯驻,直接举大军往五丈塬来便是。”
“唯!”杨条拱手领命离去。
…
…
渭北。
槐里城西十里。
司马懿大军正在河畔伐柳筑营,掘土作垒。
魏军将校们对此举颇为不满,议论纷纷。
骠骑府司马陈圭已经听了一上午诸将的抱怨,忙完一阶段正事后终于来到司马懿身边,不解道:
“司马公,将士们都在问,我大军既然已经出敌不意到了此处,何不直接奔袭五丈塬,反而要在此筑营?这并非破敌之法!
“所谓合则势张,分则力薄。
“我大军三万如今一南一北分成两军,既不能全力攻夺五丈塬,又不能全力对付东方蜀寇,岂不是自断臂膀?”
司马懿看了看陈圭,从容开口:
“未虑胜,先虑败。
“若三万人马全部往攻五丈塬,粮草能坚持几日?
“蜀寇经营五丈塬已有两月,如何是几日强攻就能攻下的?
“一旦攻之不下,再发生什么意外,谁可为我大军后继?
“难道要让张郃之事在我军身上再发生一次?”
五丈塬于魏军而言还是一片战争迷雾,上面有多少人马全靠猜测。
甚至有细作买到消息,说诸葛亮已经到五丈塬了。
“若蜀寇无备,两千虎豹骑一万精锐足可攻入斜谷口,断其栈道。
“若蜀寇有备,纵是再来三万人马也无济于事。
“至于你说的自断臂膀。
“我三万大军若全部渡到渭水北岸,东方蜀寇见我大军尽集于此,五丈塬无忧,如何还会主动求战?
“这样一来,我何苦率军来此,何不直接去夺高陵细柳?
“教将士们且放宽心,东方蜀寇见我大军突现此地,必然惊惧。
“他若来攻,则足可说明五丈塬守备空虚。
“我可先破来犯之敌,再举大军往攻五丈塬,他若敢追,我再破之。
“他若不来,则说明五丈塬已有防备,攻之无益。
“我大军就在此地驻屯,隔绝渭水,断下游蜀寇粮道。
“待诸葛亮下陇,不来邀击还能如何?
“我以逸待劳,难道还怕打不过诸葛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