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分化
入夜前,镇内赶来领取土豆罐头的人数超过五十,探索队携带的‘免费’补给被直接清空。
整个过程出乎意料的静默,没有预想中的激烈反抗,也不见劫后余生的喜迎王师,更像是例行公事的流程。
镇内的幸存者显得非常麻木,给他们东西也换不来什么好话,但也不拒绝——像极了一群来领救济的流浪汉。
大多数幸存者觉着有人送东西给自己是应该的,甚至怪罪探索队来的太晚,给的东西太差。
要不是没得吃,他们对土豆罐头肯定是不屑一顾——这种不冷不热,甚至称得上‘嫌弃’的态度让探索队很是头疼。
来之前,大家想过一旦遇到大量幸存者要怎么办?都觉着己方能应付,实在不行就撤退。
可仅仅第一天,现实就给所有队员上了一课——靠点小恩小惠收卖不了人心,甚至可能养出贪欲。
真要有几百上千的幸存者冒出来,就凭避难所里的百来号人,压根控制不住。
只有康格斯这位前任警长觉着理所当然,美利坚的底层向来怨气冲天,觉着别人欠自己的。
——
入夜不久,周青峰把陈瑞、罗格等人叫来,用无线电联络上避难所的萧金浪,大家一起开个小会。
“镇上的幸存者数量比我们预计的多,如果能用好这批人力资源,对我们今后的发展肯定大有好处。如果用不好,麻烦就大了。”
“网上很多新闻,说穷到要死的懒鬼吃福利吃的理所当然,吃的理直气壮。之前当个笑话看,现在才发现真有这样的人。”
“我们面临一个极大隐患,就是百来号人身处一个文化和人种完全不同的世界。
那些白人黑人是怎么看我们的?少数个体因为和我们享有同样的资源,或许能跟我们同心协力。
但其他非我族类呢?从今天的状况看,他们只怕没对我们心存善念,尤其在我们占据更多资源的情况下。”
开会的都是自家人,大家都可以敞开了说,提出的问题也很尖锐,就是如何在和外界交流时保全自己?
如果是在国内,遭灾遇难了,活下来的抱团取暖,彼此协助。可这是在国外,情况完全不同。
周青峰想想自己在末世遇到的那些纷争,对此没啥好见解。倒是萧金浪有个主意.
“以少御多,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学英国佬,以超然的姿态在对手中挑拨矛盾,别让敌人形成铁板一块,尽可能的将他们细分。”
这话倒是叫人眼前一亮,对喜欢讲团结,讲友谊的东方人来说,‘分化’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处事方式。
周青峰立马想道,“挑拨黑人和白人的矛盾?比如镇上的黑人数量少,联合黑人对抗白人。”
罗格在白天的急救中积累了更多的认识,“黑人白人中还应该继续细分,有势单力薄的,和抱团成群的。
另外,白人也是个统称,有信天主的,信福音的,信杂七杂八的;有英裔、德裔、爱尔兰裔。
这帮家伙自己内部肯定矛盾重重。
我们可以优待某些族裔,比如墨西哥裔,如何?只要敌人一盘散沙,对我们的威胁就小了。”
这想法立刻打开众人思路,顿时觉着眼前的困难小了不少,没必要对所有异族都一视同仁。
陈瑞还加了一句,“除了分化敌人,我们还得增强自己,收容和我们三观一致的,但警惕‘香蕉人’。”
主意是好主意,可该如何执行呢?
——
周青峰开会时,一个个黑影在镇内东窜西窜,偷偷摸摸的靠近他们所在的房屋,逐步接近到百米以内。
白天领罐头的奥马尔就在其中,但处于拖后的位置,蹲在房屋角落,注目观察。
天黑前,这家伙联络了不少镇内幸存者,鼓吹他那套‘与其乞食,不如抢掠’的想法。
探索队虽然兵强马壮,但总共才十二人,数量上的劣势让不少野心勃勃的家伙多了几分觊觎。
能活到现在的幸存者都不是靠心慈手软,一个个自私自利,翻脸无情,对于劫掠和杀戮早已习以为常。
白天看周青峰等人面色红润,衣着干净,不少幸存者就心生怨恨——都是苦熬末世,凭什么你们能吃香喝辣,我们却吃糠咽菜?
对于奥马尔的提议,响应者不在少数,有那么三四十号人口头答应。
只是松散的联络无法形成强有力的组织,夜里愿意出来行动的也就七八个。其余的不是不愿来,而是没那个条件。
镇上早就没供水供电,除了少部分人的屋顶上装了光伏板,其他幸存者连个照明工具都没有。
特别是缺乏肉食后,夜盲症甚至成了个普遍问题,天黑就成瞎子。
这七八人也不愿聚在一起,分散在不同方向缓缓靠近。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