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3章 先生何以教我!(4k哈)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过之前高太后深居简出,竟是没有见过苏允,垂帘听政以来,她是隔着帘幕听政,而苏允离着最前面还是有些距离,因此今日算是第一次近距离看到苏允。

“这少年郎,长得的确是好啊!”

高太后心中感慨。

而在苏允温文尔雅行礼之时,高太后心中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

程颐见到高太后的模样,顿时知道高太后对这个少年郎已经是观感不错,心下顿时有些无奈:长一张俏脸了不起啊!

不过随即心里暗自叹了一声,谁说不是呢,世人谁不爱美少年。

苏允行了礼后,便按照准备好的教案讲起课来。

苏允今日所讲却是《大学。

“……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

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读大学以明人伦,读大学以正心术以立纲纪,君者当正心诚意为定国安邦之大本……”

苏允清朗温润的声音在殿中回荡,所讲之内容不仅发前人之所未发,而且更是堂堂正正,全无偏激激进之思想。

这不是苏允专门用来讨好高太后等人的,而是在涉及到上层精神建设的时候,苏允所行之道,本来便是堂堂正正的王道。

而在做事的时候,则不会过于落于窠臼之中,自然是怎么方便怎么来。便如同他用兵一般,他用兵存乎一心,已经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做事亦是如此。

这听在高太后耳中,一开始只是微微颔首表示赞许,可听到了后面,亦是听了进去,原本只是想想着审核一下苏允的讲课内容有没有违规之处,但这会儿却是听得如痴如醉。

高太后年幼时候是受过很好的教育的,但在经义之上未必就有多厉害,或者说,未必就多感兴趣,但今日听苏允讲《大学,却是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尤其是苏允讲诚意正心一节,高太后执政以来诸多的疑惑,亦是有了不少的触类旁通的感觉。

如此这般,苏允一节课讲完,高太后不由得赞许,道:“小苏学士果然不愧是咱们国朝首屈一指的经义大家,今日哀家听了小苏学士的精深经义,竟是有许多疑惑豁然开朗!”

苏允赶紧谦逊道:“太后谬赞了,微臣这点浅薄之见,太后不见笑就好了。”

高太后笑着与苏轼道:“大苏学士,你可是教导出来一个好侄儿,好啊,好啊,当年英宗皇帝说给顼儿留下一个宰相,现在顼儿给煦儿也留下一个宰相矣!”

吕公著闻言挑了挑眉毛,他斟酌了许久的差遣到了此时已经有了想法了。

他不是不清楚苏允适合什么差遣,而是顾虑高太后的想法,若是高太后对苏允有顾虑,那么这个差遣便不好定。

但现在高太后对苏允已经是展现出来满意的态度,那么便有好些个差遣可以拿出来讨论讨论了。

听讲结束后,吕公著单独寻了高太后咨询此事。

高太后听了吕公著的一番叙述之后,沉吟了一下道:“你所提之差遣,户部侍郎原本倒是十分适合小苏学士的差遣,不过户部杂务太多,现在小苏学士的精力最好是放在教导官家那里,不宜安排事务过于繁忙的差遣。

同理,开封知府、吏部侍郎、枢密副使之类的差遣亦是如此,不过你所说的还有一个差遣,是工部尚书吧?”

吕公著心中微微一愣,工部尚书的确是恰好有空缺,他也只是提出来凑个数而已,没想到其他更加合适的差遣高太后没有看上,反而看上了这个工部尚书的差遣。

不过吕公著没有敢怠慢,赶紧道:“是,原来的工部尚书年纪已经大了,最近连着上告老折子,只是暂时没有人能够替上。”

高太后笑道:“那岂不是正好,让苏允去吧,苏允疏通惠民河、搞地洞子不是搞得很好,想来去工部也是如鱼得水?”

吕公著张了张嘴巴,但没有说什么,而是应了下来。

出去了外面的吕公著,微微摇了摇头,这高太后对小苏学士的猜疑还是在的啊。

相比起户部侍郎、开封知府、吏部侍郎、枢密副使之类的职位,工部尚书的职位可逊色不少,甚至有些压低之意,少有翰林学士被派去工部那种地方的。

不过吕公著也不算在意,说到底苏允与他也算不上关系特别密切,既然人家高太后愿意这般安排,那就这般吧。

吕公著回去将这个事情与其他人商议了一下,随后便定了下来。

苏轼得知之后,倒算是挺开心的,虽然说工部不是个很好的去处,但毕竟是六部主官啊,而且就苏允当下的状况来说,只要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差遣,那就是天大的好事了!

高太后等人试听了课程之后尽皆离去,留下苏允与赵煦,他们今日还有课,而别的人不可能还留下来继续听。

程颐倒是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