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2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今天8k)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2章山雨欲来风满楼!今天8k

张清荷与元宝儿进了龙津桥侧的一个茶社,点了两杯茶,几个茶点,听着说书先生在讲三国演义。

这会儿正讲到关公过五关斩六将,说得极为精彩,只是在座的人心思并不在这上面,因为时不时便有报喜的声音在街上呼啸而过,每一次总会令得茶社里客人议论纷纷。

说书先生见状,便知道今日这生意是不太好做了,干脆板子一敲,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后,笑了笑道:“今日乃是解试放榜,想来大家也无心听三国了,既然如此,不如我来给大家讲讲关于解试之事可好?”

此言一出,客人们倒是纷纷笑了起来。

“先生你讲就是,若是讲得好,这赏钱也是少不了。”

“对对,讲讲,讲讲,讲得好,给你几十大文,赏你吃个烤鸡。”

“快讲快讲!”

“……”

客人纷纷催更。

说书先生笑了笑,却是不慌不忙,板子一敲,待得客人安静下来,开口笑道:“却说今年之秋闱,乃是变法之后的第二次科考,科考从以前的诗赋为主更换为如今的经义策论为主,正是朝中君臣认为可以选拔出真正人才的举措。

原本效果如何,现在时间尚短,尚未可知,但今年却是忽而冒出来一本《孟子集注,重注孟圣人之经典《孟子,此注据说极为精彩,尽阐圣人言,直接将孟圣人抬进文庙之中,可谓是功德极大。

这也应了当今圣上对科举改革之大功德,若非圣上支持对科举之改革,提升对经义的重视,又如何能够涌现出来这么一本集注?

所以啊,当今圣上功在千秋矣,当然,圣上之功德自不由老朽来说,今日所要说的主角,便是这《孟子集注的作者苏允苏大家!”

此时忽而有人惊咦了一声道:“刚刚先生所讲的三国演义的作者不就是苏允么,他们是同一个人么?”

说书先生乐得拍了一下板子,道:“可不是么!若非有这个渊源,老朽不过一说书人,怎么会关注到经义这等高到天上去的事情,咱没这资格啊!

但既是三国演义作者苏郎的事情,我的衣食所系,或者说,跟各位一样,都是我的衣食父母,就不由得我不关注了。

大家或许对苏大家不太了解,今日便跟大家说说这苏大家。

话说这苏大家啊,可不是什么寻常人。

他出身眉山,乃是眉山大族苏氏出身,苏氏最近几代出了好几个大人物,一个苏老泉,苏老泉有儿子,一曰苏轼苏子瞻,二曰苏辙苏子由。

嘉佑二年,苏老泉率二子苏子瞻、苏子由进京赶考,二子同榜登科,震惊整个汴京……”

“先生,说苏允就说苏允,你说那么多其他人作甚?”

说书先生一笑,道:“马上马上!这苏允,正是眉山苏氏族人,前两年,乌台诗案发,苏子瞻、苏子由皆涉案其中,被贬谪偏州,时人皆道眉山苏氏没落矣。

然则两年后,眉山苏允横空出世,一首临江仙初成名,一册三国演义包罗万象,天文地理、经济兵事、治国理政无有不包,随后一首青玉案震撼整个汴京城,从此后,元夕词一时绝唱。

此时已有人道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然则,便在不久前,苏大家一册《孟子集注,生生将孟圣人抬进文庙,将子部《孟子一书拔擢入经部,与五经并肩而列。

苏大家此时已是儒家大贤,诸位若是见之,可尊他一声苏子!”

此时又有人大声道:“你不是要说科举么,怎么老说苏允,是,他是厉害,但与科举又有何干?”

说书人一拍板子,笑道:“嘿,巧了,这次解试,苏子参加了呀!”

下面有人笑道:“苏允参加了,那可有好戏看了,他现在是儒家大贤,若是连一个解试都过不了的话,可就闹笑话了。”

元宝儿听到这里,低声跟张清荷道:“姐姐,那苏郎要是考不上的话,可真是丢脸了。”

张清荷心中亦是有些担忧,心道苏允被抬得这么高,这要是没有考上,那可真是有些下不来台了。

又听得说书人笑道:“诸位可别这么说,苏大家擅治孟子,但孟子只是兼经,在科举之中不是本经,所以要求苏大家一定得中举这是不对的。

科举这个事情,不是你才华横溢便一定可以中的,唐朝时候的昌黎先生韩愈六次落榜,本朝柳七先生屡试不中,但谁能说他们才华不足?

老朽之所以跟大家说苏大家,是因为老朽实在是钦佩苏大家的才华,我日日讲三国演义,但诸位却是不知道其作者之详细情况,实在令老朽遗憾。

所以今日借着科举,让大家了解一下苏大家,可不是让大家来看苏大家笑话的。”

下面有人冷笑道:“你钦佩你就钦佩,但不妨碍我们嚼舌几句,这苏允这么大名气,若是连一个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