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政治荒诞剧!5.1k,好消息,均订已经过三千!
苏允亦是惊讶看向张璪。
张璪这番话已经不是简单地夸赞,而是力捧!
若是他所说的几个事情都被允许,那么他苏允便是凭借一本《孟子集注,生生将孟子抬进文庙的大功臣!
这等成就,足以称为儒家大贤人!
赵顼对张璪的反应亦是有些惊诧,不过随即嘴角蕴含着笑意,看来,张璪是领会到他的用意了,很好,是个聪明人。
但是,亦是……个小人。
但赵顼并不在意。
张璪是个什么人,他心里清楚得很,此人为了往上爬,连之前关系不错的朋友苏轼都能够陷害,还不惜要置之于死地,其人品如何,他心里一清二楚。
史书上说帝皇用人要用贤,但那不过是宣传所需。
要用什么人,得看帝皇的需要,若是要做事的时候,用这种小人最合适不过,因为他们没有底线没有坚持,一切以帝皇所需为要。
但若是到了国家危难、新旧交接的时候,便须得用贤用忠,因为需要臣子一心为家国。
张璪被自己敲打一番,立马调转方向,且不惜力捧仇敌之侄,虽然行为令人鄙夷,但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便好。
不过,赵顼还需要更多的支持。
赵顼看向其余人,道:“张卿所言,大家觉得如何?”
众人眼观鼻鼻观心,就是没有人说话。
不是说《孟子集注不好,他们知道今日小经筵之事后,便各自紧急看了《孟子集注,书自然是极好的,再挑剔的人也不能说不好,这也是今日他们听了苏允讲解,一个个稳如泰山的缘故,因为全都看过书了。
但是,张璪提出的将孟子抬进文庙享受供奉、将《孟子从子部提为经部、将《孟子集注列入科举题库,这三件事,一件比一件重大,虽说他们位列宰执,但若是同意这三件事,接下来要承受的指责可能极大!
见众人不说话,赵顼并不意外,又问道:“那么,苏允所讲之《孟子集注,诸卿可有觉得不妥当之处?”
众人又是静默。
赵顼呵呵一笑,道:“那就是说得好,朕亦是觉得好,嗯,朕受益良多。
这样吧,居正,今日你所讲内容,不过集注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以后每日,你都来给朕讲讲,诸卿若是得空,亦是可以来旁听。
若无他事的话,今日就这么散了吧。”
赵顼正待起身,王珪忽而道:“陛下,臣有话说。”
“来了!”
苏允、章惇尽皆抬眼,眼神之中带着戒备。
今日若是这般散了,自然是最好的事情,宰执们虽然没有同意张璪所提三件事,但并没有质疑《孟子集注,也就是说,大家都认可了!
从今日后,孟子集注便是皇帝以及宰执们共同认可的圣人注疏,别人想要攻击孟子集注为歪理邪说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赵顼微微皱眉,看向王珪,道:“王卿,若是无关的事情,稍后我们单独说。”
话中罕有警告之意,今日经筵的结果,他算是颇为满意的,宰执们可以不说话,但若是非要跳出来指责,那就有点打脸的意思了。
王珪笑道:“官家,臣想说的真是跟这孟子集注有关系。”
赵顼微微吸了口气,点头道:“请说。”
王珪眼光瞟过张璪,随后朗声道:“臣觉得,张侍郎所提三事,最为恰当不过,臣赞同。”
此言一出,众人比张璪说话时候更为惊诧,连着张璪都瞠目结舌看向王珪。
张璪:你在演我?
王珪看也不看张璪,朗声道:“抬孟子进文庙一事,介甫公任宰相时候便屡屡提起,只是当时条件还不成熟,所以搁置了。
但现在有苏居正小友重新给《孟子注疏,而且所注极为出色,事实上证明,无论是孟子还是《孟子一书,全都是被低估了。
臣建议,孟子当享文庙香火,《孟子一书当入经部,至于要不要入题库,这个可以缓缓再讨论。”
苏允与章惇眼神在空中交接,尽皆看到彼此的疑惑:王珪,这是要做什么?
王珪赞同两件事情,搁置一个事情,赞同的两件事情,其实才是最重要的。
入不入题库,其实对苏允的影响没有那么大,但推动孟子入文庙、孟子入经部,这两件事情一旦落实,苏允便成当世儒家贤人,经义大家矣!
以后等苏允去世,他亦是要被供奉文庙的,位列文庙东西庑奉祀问题不大。
而苏允的父亲苏林,亦是要被抬入文庙崇圣殿供奉的。
虽然不知道王珪是什么意思,但章惇却是敏锐抓住了机会,起身道:“陛下,臣同意王相所提议,请陛下封孟圣,将《孟子一书列入经部!”
章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