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句话说,只要基本的生活物资供应不出问题。
就凭借这已经建成的地下第7层四分之三的区域,就能让一千多万人在那里稳定的世代繁衍生活下去。
苏武最初定下的,建造一座超级避难所最主要的目的,容纳整个江河市的人口,就此已经基本完成。
“按照目前的施工速度。”
“最迟十天以后,就能将剩下的四分之一区域挖掘完成。”
“到时候,会多出一片大约有1000万平米的新空间。”
“应该足以用来建造一座初期的超级工厂。”
“然后再加上生产超级工厂所需要的各种设备,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两边可以同时进行。”
“这样算起来。”
“10天后,在地下第7层正式挖掘完成的那一天。”
“超级工厂应该也能同步搭建的差不多,可以正式的开始运转。”
这对于苏武来说。
将会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真正将整个农家小院避难所,转变为大型工业生产基地。
到时候,产能爆发之下。
说不定短时间内,就能将从各个避难所中掠夺过来的海量资源消化大半。
制造出数以万计的机器人和成百上千支商队。
真正拥有鲸吞一个,乃至数个行省的人口和资源的能力。
当然,在建造超级工厂的这十天里。
苏武也不是什么其它事情都不做。
在岗开市的七支商队。
其中的四支,将会利用这段时间,简单维修从江河市到余安市周边的那一条将近800公里的道路。
虽然说即使不维修,也不影响商队的通行。
但遍布裂缝的崎岖路面和顺畅的道路之间,终究还是有些不一样。
后者多少能够提升一些商队的行进速度。
而这速度反映到运输效率上。
就不亚于增加好几十个百分点的商队规模。
另外三支商队。
则会作为开路先锋,首先去接收余安市周边那些仍然掌握在官方手中的避难所。
然后以其为基地。
一边就地加强防御,整合内部人口的秩序。一边侦查周围势力的情况,制定作战计划。
方便后续大部队抵达的时候。
能够以最短的时间,直接将所有抵抗力量一网打尽。
这些事情看起来简单。
但是因为那遥远的距离,以及待接手的那些避难所本身惊人的规模。过程注定会异常繁琐。
搞不好10天下来,都不一定能彻底弄好。
“先能完成多少算多少。”
“必要的时候。”
“活跃在东南区域的那26支商队,也可以分出一半以上支援过去。”
“然后还不行的那部分,等超级工厂建造完成,有了足够数量的机器人军团后,再慢慢处理。”
为了消化一个行省数千万的人口与资源。
苏武愿意付出足够的耐心,并投入足够多的先期成本。
“另外,还要再造三座通讯信号塔。”
“把余安市周边的主要地区都覆盖进去。”
请...您....收藏6191书1吧六\\\九\\\书\\\吧!
“这是一切行动的先决条件。”
“不然,等后续机器人军团开进过去,就会更麻烦。”
通讯始终是苏武最大的弱点。
一旦切断与江河市大本营的联络。
苏武所有在外地活动的机器人,战斗力都将衰减大半。
只能按照事先设定的固定程序运行。
风险系数直接拉满。
所以,在展开大规模的对外行动之前。
必须淘汰临时通讯线路,铺设更加稳定的通讯信号塔。
当然,即使是通讯信号塔。
也算不上绝对的安全。
最好的通讯方式,是采用位于星球轨道上的通讯卫星。
对于这一点。
苏武目前的研究也已经有了一些突破。
就等超级工厂建造完成以后,就可以开始进行相关的尝试。
确定了未来的主要发展规划。
苏武并不能闲下来,依然还有大量不那么重要的事务等待他去处理。
就比如对东南区域,已经发展到200多座的大小矿场。
根据开采难度和价值,倾斜不同的劳动力进行分级开发。
对已经是一座庞大地下城市的农家小院地下第7层,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增加绿化,以及通过街道上方的天板。
建造避难所内部短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