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雨天被拉过来本来还有些埋怨。
“这个獭祭屋主哪里蹦出来的,以前完全没听过啊。”
有关节炎的老人一下从板凳上蹦起来,语气兴奋不已。
“你别激动。”
明智进嘴角抽了抽,这么大动作也不怕腰闪了。
“这里收录俳句诗歌一共400首。”
缀着金色麦穗的老人拿起来杂志,语气有些赞叹,“即使不如藤七郎,但也足够惊人了。”
藤七郎是松尾芭蕉别称,俳圣本名松尾宗房,号桃青、泊船堂,风罗坊主等。
“刨除旧有定式,写出这么多内容。”
俳句协会会长白川毅人捏捏胡须,“对俳句的革新大有裨益啊。”
自从俳圣松尾芭蕉革新,将俳句带入文学殿堂,俳句的地位逐步提高,但是写俳句也越来越难了,这个叫做獭祭屋主的诗人另辟蹊径,直接刨除17音的定式,甚至抛开季语。
虽然有种大逆不道的意思在里面,但是如果推广开来无疑对俳句这种慢慢式微的文学体裁是一针强心剂。
“别太激动了。”
明智进蹙了蹙眉毛,俳句如果能够壮大确实是很多人愿意看到的,但是.
“还是太单薄了一些。”
拿着数十页的杂志,身为文学教授的明智进叹了口气。
一个文学体裁的推陈革新,不仅仅是要作品,包括观点和理论以及革新主张都要列举出来。
“你去找一下讲谈社,看能不能打听到这个作者。”
明智进拿起衣服就要出门。
“我去找找老和尚。”
文学体裁是文学体裁,文学派系是文学派系。
俳句的推陈革新,杂志里面的一句‘五十偏知百步遥桃笑梅兮梅笑桃’甚至可以成为阶级文学的武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