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宁大的,我来证明,周老师确实是《道诡的作者,自从年会曝光,在论坛里面已经火了半个多月了。”
“好奇,宁大这种顶级高校,也有《道诡的受众吗?”
“我是京华的,我也爱看。”
“……”
还有人科普,这种论文是学术空白的。
“网友们都好厉害啊。”周越感叹了一下道,“这种东西都能够解读出来,本来我还以为只是个小众到不能再小众的方向,没想到还真的有人能够进行专业解读。”
“这是科研圈的自媒体博主,所以,粉丝基本上也都是科研圈的,有人能够解读出来建筑系的论文,也很正常。”丁齐道。
周越点了点头。
至于说什么硬刚审稿人,周越也只能是笑一笑。
科研圈如果真的那么净土的话,谁愿意去和另一个人过不去啊!
周越不差这一篇论文,但很多人在乎。
都以为这是象牙塔,但毕竟是人组成的一个圈子,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就有一些利益纠葛,就有纷争。
他可以不在乎。
但如果是其他人呢?
他在评论区里看到很多人都经历过这种情况,但是他们无一不是选择默默的加上。
反正也不吃亏什么,甚至他们还会很高兴,因为审稿人既然这么要求了,那么,这篇稿子基本上也就过了。
一般人只会顺从。
因为审稿人基本上掌握了生杀大权。
而有些人,就喜欢利用自己微弱的权利,最大限度的为难别人。
不然的话,也不至于他在论文之中正常标注了一下,就被人定义为“硬刚”!
“能有什么办法呢?”周越啧了一下舌,“努力提升自己呗,让自己身边的好人变得更多起来。”
对于周越来说,这依旧是一件小事。
只不过,第二天,周越就似乎意识到了有些不对头的地方。
在建筑学会的群里面。
几个教授言辞恳切的批判了一下这种行为。
“这虽然不说是学术不端,但我们很多的青年学者,都被这种无端的审稿意见,多加了许多无用的引用文献,我也不知道,他们这么审稿,是不是真的就没把审稿当成一种责任,一种职责!”
“是啊,审稿虽然是编辑邀请审核的,但,你帮期刊审稿,你投期刊的时候,别人也会邀请别人帮你审核,说到底,这不是什么利益交换,审稿人也不应该有如此态度,至少,不应该夹私!”
“这一次,是周老师指出来了,但我们这边的学生,也有这种案例啊,审稿人利用自己的权利,真的有些无法无天了!”
“科研不应该这么搞,不应该把科研人赋予我们的权利,就这么使用!”
“大牛也好,青年教师也罢,大家都是混一个圈子的,这么做确实是太过分了!”
“.”
周越看到群里的几个老教授的讨论,也是惊诧了一下。
这种事情,还有人如此激烈的讨论吗?
这不是学术界的潜规则么?
国外对这种事情已经心照不宣了,之前,周越看那些顶刊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些无用的征引,毕竟,他们将论文的引用纳入考评的一环。
这种在审稿意见里提及引用也是确实存在的。
只不过,有些人委婉一些,这位就是比较直接了。
甚至,他在那个魔音的评论区里,看到这种事情,似乎已经极为的普遍了。
不需要单独的拿出来讨论的那种程度。
“我提议,让我们建筑学会断了和这位什么西村的一切学术往来,单方面封杀他,不能和这种劣迹学者继续合作,影响太恶劣了!”
“我也赞成,我先前翻了这个西村的一些论文引用,发现,这位每年要写八十多篇论文,来互相引用!”
“合着几天就能写一篇出来,来刷引用率!”
这些老教授们纷纷坐不住了,他们是从华国一穷二白的时候走过来的,知道国家的学科建设有多么艰难,自然是眼里容不得沙子。
不过听到每年八十篇论文,就为了引用率的话,周越是真的惊了。
这不仅仅是让别人引用,自己还刷!
不说别的,一篇文章,按照七十九引用来算,这八十多篇,稍微排列组合一下,那都是一个让人头皮发麻的数字啊!
还能这么玩?
论文随便水,不要钱是吧?
“还有这么不要脸的?我这就去给曹会长写信,必须联名封杀他!终止和他的一切学术合作!不把我们华国的年轻学者放在眼里,那也没有必要再跟他有学术往来了!”
“走走走,一起!”
“挂我一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