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不想在朝野留下对外族软弱的名声。因此也可以这么说在处理这件事上,他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世情民意的绑架。
但是不论怎样,从家国大计出发,他是希望这事谈下去的,并希望忠孝王、郑钧山等人能谈出个好结果。
而夏守忠闻言,躬了下身,直接叹道:“皇上,今儿七王爷那里,真像是唱了一场大戏一般。”
“哦,怎么说?讲讲。”几乎没见到过夏守忠这么说话,隆庆帝带着些惊讶说道。
“皇上事情是这样的,七王爷的心思皇上你是知道的,他本想借此诗会侧面打击一下阿撒儿里等人的强硬气势……”
夏守忠侃侃而谈,当说到忽兰的《嘲竹》后,隆庆帝一颗龙心蓦然一惊,龙颜蓦地一沉,恍然间有大虞颜面被扫落殆尽的感觉。
扫了大虞的颜面自然就是扫了他的颜面!
因此当听完贾琮的《石中竹》之后,隆庆帝不仅长长喘了口气,说道:“这小子可以啊!关键时候显身手。”
说话间,一抹淡淡的笑意再隆庆帝脸上升起,赞许之色盈然。
而对贾琮露出赞许之色,隆庆帝这是第一次。这是因为在以前不论是贾琮的办报,还是写《鬼吹灯》,在隆庆帝心里,这些东西与家国没有多大利益,只是为人消遣之物,也因此在隆庆帝心里,给贾琮的定位是如弄臣或伶官一般的人物。
在帝王心里弄臣与一策安天下的能臣是绝对不一样的!
至于现在吗,纵然贾琮写了《石中竹》,但因为政治才能未显,会试策论只是中规中矩,所显只是诗文,在隆庆帝心里依然是弄臣的位置占得多,只是由寻常的弄臣变成了有些用处的弄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