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人生如演戏,在这件事上他认为把事情闹得越大越好。
骑马到了京兆伊府,贾琮直接来到了京兆伊府登闻鼓院的大门前,然后拿起鼓槌,照着登闻鼓就是一阵猛敲。
大虞的登闻鼓院相当于后世的信访局兼公安局立案科,只是几下,一个身穿皂衣的典史匆匆走了出来……
而当贾琮说出他的名字时,那典史嘴说着久仰,脸上也露出了惊讶与久仰交织的色彩。
……
而与此同时,姬宜也找到了刘四柱,文子种也找到了郑钧山。现在因为“文月之章”,他们两个可以说是既得名,又得利,无形中己与贾琮捆绑在一起,当然愿意为贾琮出头。
只是他们久浸官场,既掌握了大虞官场的上层生态,也心思慎密,心思与顾忌颇多,他们知道薛蟠、裘乐、王仁的背后是九省都检点王子腾,王子腾的背后又是太子忠仁王,这些个轻易是不可招惹的。
同时隐约间,他们也不明白贾琮为何要这样对付他们几个,并且有把事态扩大的意图。熟知贾琮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都认为贾琮这事完全可以自己人内部解决。
不过纵然有些疑虑,但帮还是要帮贾琮的,毕竟不能让自己的利益受损,从士林的名声计,也不能任由王仁这些纨绔在“风月之章”这颗士林的明珠跟前捣乱。
因此送走姬宜与文子种之后,两人齐齐往兰台寺而去。
兰台寺即都察院,有风闻奏报之权,有个风声就可以上奏。他们这样做既不越权,又可不得罪忠仁王,还能办成事,可谓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