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9章 义军披靡  晋庭汉裔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随意游走。时而朝这边的敌骑马腹刺一击,又时而朝那边的敌骑打一棒。敌人朝他射箭,他浑然不惧,反而主动挺槊去追杀射箭者。几个回合下来,他领着八名从骑,在阵中颇杀了二十余骑,算得上战功赫赫了。

每杀一骑时,赵胜还自鸣得意,令从骑高呼道:“杀人者,魏郡赵胜是也!”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他渐渐察觉到不对。在他想来,自己杀敌如此之多,以致于浑身浴血,敌军应该已经畏惧败退了才对。可实际体感却并非如此,而且恰恰相反,周围的敌骑越聚越多,渐有将他包围之势。

他再转头一看,己方的骑军七零八落,旗帜东倒西歪,地上倒下的尸体中,大部分穿有征北军司的玄甲,这与想象中截然不同的场景,令他倍感茫然。

原来,随着来回拉锯之际,赵王军集中的甲骑还是渐渐显示出骇人的威力来,他们持续不断地向内突进,虽然杀伤不大,但却无法阻挡,越来越多的义军被他们凿开,凿散,继而失去了组织与指挥。

在战争中,组织才是生命,失去了组织的士卒是混乱且难以发挥战力的。他们之所以还待在战场上,只是因为勇气,但勇气是会耗尽的,耗尽之后就是茫然。

赵胜眼下就是这种情况。他虽是军中斗将,但失去了组织与指挥后,明明兵力上是处于优势,可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有效的援助,反被更多的敌军所包围,形成了局部上的多打少。这种情形屡次发生,就会使得义军士气进一步崩溃,使得局势倒向赵王军一方。

包围赵胜的赵王军队率,是许超的妹夫和贵,他见赵胜的打扮里胡哨,料想他在义军中颇有地位,当即领骑队上前围攻。为了减少伤亡,他们先是放箭,两轮箭雨下来,赵胜的从骑就伤亡过半。他再令下属挺槊向前,从四个方向同时向赵胜发出刺击。

任赵胜武艺高强,也不可能如此抵御,他将长槊抡起来左右乱舞,但仅仅坚持了片刻,就觉气力渐尽,呼吸不继。和贵抓住机会,用槊杆朝他背后猛砸一下,赵胜顿时一阵乏力,随即天旋地转,踩脱了马镫,一跤摔在泥地上。马槊和箭囊都打翻在地,腰间的环首刀也不知哪里去了。

和贵的从骑此时绕到他的后面,突然从马上跳下来,用刀背横击他后脑一刀,将他打晕在地,然后趴在他身上,将头割了下来。这从骑提起赵胜的首级,用头发打了个结提在头上,兴奋又揶揄似地高喊:

“和校尉斩一贼将,无名贼一个!”

这种场景屡屡发生在两军交战之地,所谓的僵持其实也就是五六个回合的事,在此之后,赵王军的优势就肉眼可见了。而后士猗率领的右军又跟着包抄过来,进一步将赵骧部撕裂冲散。

赵骧接连派部下向前应战,发现麾下竟然无一能敌,心中不由大惧,对身边的侍从道:“怎会如此?且为之奈何?”

侍从连忙说:“将军,赶紧去找援军求救啊!”

在此之前,赵骧本是打算独吞讨贼功劳,可此时得闻这个建议,却是如蒙大赦,连声说:“对!对!”他接连派了十余名使者向左右两边,朝还在渡河的石超部及高元部求援。

但赵骧部正在溃败的景象,石超和高元都看得分明。

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了,不过是一个时辰的事情,而他们部下涉水渡河才堪堪过半。距此更远的几部更不必说,连三分之一都没有。而且涉水以后,消耗的精力远较意料为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虽不说精疲力尽,也相差不远。都怀疑加入战局后,自己反成为溃败的一部分。

思虑再三后,两人都选择按兵不动,打算原地固守,等后续的主力援军到来后,再做反攻。

可事已至此,局势的发展就不会按照败方的想象发展了。

赵骧见左右迟迟不来援军,敌方又已经接近中军,实在很难再勉力支撑。他令周围将士朝对面再射了三发箭,就算是尽了最后的人事,然后策马朝黄桥上退去。

主帅的旗帜一退,其余尚在坚持的士卒更是丧尽胆气,调转方向,开始争先恐后地向北岸撤去。如此阵脚大乱,可撤退的浮桥只有一条,其余大部分士卒只能试图泅水渡河。

一旦入水,他们能如何反击呢?赵王军骑士见状,不禁哈哈大笑。他们就像下饺子般,把义军将士驱赶下河,然后站在岸上肆意放箭,义军将士俨然成了随波逐流的活靶子。

至此,赵骧部彻底崩溃。要命的是,他们将石超、高元部的侧翼也让了出来。而更要命的是,直至此时,石超、高元部尚未整顿完毕。

哪怕是不知兵如孙会,此时也看出来了:“哈哈,对面的主帅是蠢猪吗?明明有桥,还六路渡河!渡河就算了,还不用船!这样的人也能上战场?”

他浑然忘记了自己一开始想要逃跑,在即将建功的狂喜下,他高声下令,侍从摇旗击鼓,下达总进攻令:

“诸君且为国杀敌!立功者人人有赏!”

他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