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寻死路吗?
连着遭遇数位幕僚的拒绝,皇后气极反笑,她看着众人说:“我平时任尔等专政,结果就是养出这么一个结果吗?你们何不干脆一刀杀了我,再去向司马遹献媚,岂不更方便?”
一时间场上噤若寒蝉,良久,贾模才又说道:“殿下,我大概是没有办法了,但是还有一个人找过我,说他能够扭转局面。”
“哦,是何人?”
“赵王长史孙秀。”
孙秀这个名字,在坐的人都很熟悉,但在座的人也对他都没有好感。可以说,后党在政治舆论上如此不利,就是因为孙秀在关西惹出来的大祸。可让人未料到的是,贾模竟然会在这个时候推荐他,众人都有些迷惑不解。
面对众人质疑的目光,贾模深吸了一口气,对堂外挥手道:“孙长史,你也进来吧。”
话音刚落,一个矮瘦的人影出现在大殿门外,而后就大剌剌走了进来。
孙秀先对皇后行礼,而后在最末端的席位落座,对着众位后党中坚嬉笑道:“呀,诸公还好吗?”
裴頠和张华的脸色都不太好看,因为此前孙秀多次贿赂皇后,请求为司马伦谋取一个尚书令的位置,都被两人挡了回去。他们都知道,孙秀这般的小人,口中不说,心里却会常常记恨,如今竟然让他进入了东堂,也不知会惹出什么祸事。
皇后同样也看不起孙秀,但她亦有用人不看出身的胆魄,她此前还从未亲自见过孙秀,此时见他长得如此丑陋,却有着旁若无人的气魄,竟不觉有了一种欣赏之意,直接问道:
“听贾侍中说,你有办法废除太子?”
与此前推辞的众人不同,孙秀先是郑重其事地叩首,而后起身说:“回禀殿下,在下确实有办法,但是想要用这个办法,殿下必须要舍得。”
“舍得?”
“我方才在殿外听到了,裴尚书说得不错,太子现在之所以形势大好,是因为获得了宗室的支持。殿下既然想要废除太子,正面对抗是不可能的,那自然就要先瓦解掉宗室对太子的支持。让他们先从内部乱起来,殿下就可以各个击破了。”
说到这,孙秀先问道:“敢问殿下以为,现在支持太子的那些宗王中,最重要的是哪几位?”
“当然是齐王、淮南王、成都王这三人。”
“哈哈,殿下说对了两人,说错了一人。”孙秀拍着膝盖笑道,“齐王并不重要,你不需要太关注他。因为他是齐献王的嫡子,齐献王是能和陛下争皇位的人,太子怎么敢重用他?齐王也心知肚明。两人现在混迹一起,看似同心,实则异梦,稍有不利的迹象,齐王是不会随太子同去的。”
“相比之下,淮南王与成都王两人,都是陛下的亲弟弟,太子的亲叔叔,他们都因为楚王一事仇恨殿下,想借机攫取权力,但又对皇位没有威胁。太子才会放心重用他们。”
孙秀做结论道:“因此,殿下要做的,是要舍得利诱,断去淮南王、成都王两人对太子的支持。”
“利诱?你让我如何利诱?”
“我有两计献给殿下,第一计就是,殿下您放出消息,声称废除太子后,要立淮南王为皇太弟!”
这一句真是石破天惊,在场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过,可细细一品,却不由得拊掌赞叹:真是一个绝妙的计策!
如今后党最难以处理的就是,以何等理由来废除太子,太子是司马炎指定的继承人,若没有至公至正的理由,绝对会令后党处于极端不利的舆论风波。可后党这些年的政绩,天下有目共睹,太子再怎么荒唐,也荒唐不过后党,这让他们根本找不出道德审判太子的理由来。
可若是以立淮南王为皇太弟的名义呢?司马允早年就是和司马玮并列的贤王,此次回京探望胞弟,支持太子,也都被世人赞叹。若声称废司马遹是为了立司马允,就没有人能挑出毛病来了,毕竟司马允的道德是公认的高过太子。
而且如此一来,可以令淮南王与太子之间相互生疑,无论是多么坚定的同盟,恐怕也会因此生出裂痕。而等到废除太子及铲除东宫党羽之后,是否要履行诺言,那就是另一件事了。
无论对孙秀其人有多么鄙视,在座众人都不得不感慨:这真是神来一笔!比当年贾诩离间马超韩遂还要高明!
皇后也为之起身,笑道:“孙长史真是国士啊!不知第二计是什么?”
孙秀说:“第二计也很简单,就是请殿下将成都王调往河北,任命他为镇北大将军。”
这一计并没有前一计那么惊艳,皇后有些失望,她质疑道:“我明白你的意思,这是收买司马颖,令他无法顾及京畿。可河北富甲天下,让他坐镇,万一起了歹心,又该如何?”
孙秀流利回答道:“成都王是文弱之人,让他结交朋党,礼贤下士,是能收获人心的。可他的性情不适合用兵,也无法统帅将领,天赋也平平,就算事后起兵,也可以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