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3章 初建官署  晋庭汉裔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椽属小吏三人,整个幕府合计有四十二人。

这四十二人是朝廷认可的正式官僚,会供给俸禄,也可以说是将军最大的资本。遭遇战乱时,这四十二人会与将军荣辱与共,克难定乱。和平时期,将军就可以利用这些职位来结交士族,不用考核,便能推举士子入仕,一旦推举的人做出一番事业,幕主自然也能分得识人之明,立下功劳。

现在这个时间,刘羡是不可能利用幕府来结交士族了。根据太子司马遹的说法,要不了多长时间,太子党就会和后党刀兵相见,刘羡必须收拢一些自己可信又有才能的人才,才能确保在政治风波中安然无恙。

只是该用谁呢?

有些人选,刘羡心里是有底的。李盛、孙熹、张固等人尚在长安,处理完善后事宜后,就会赶来洛阳,也就是这个月的事情。等他们来了,刘羡准备让李盛作为长史,孙熹担任帐下都督,张固担任门下都督,诸葛延担任刺奸吏。

可这也不过占用了四个人选,抛去那些椽属小吏外,剩下的位置还有八人,这该怎么办呢?

按照传统,此时应该重用自己的家人。但想到家里那些兄弟,既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也没有上过战场,刘羡实在不觉得他们适合入仕。

刘羡想了一阵,没有什么头绪,心想:看来只能从不认识的人里去招募了。

又过了几日,刘羡把官署内该置办的器具都备齐后,便在太学里张贴告示:声称只要是有才能的人,都可以来荡寇将军府面试,合格者便会礼聘上门,授予官职。

可惜,告示张贴之后,接连过了六七日,来官署应聘的人都是碌碌之辈,让刘羡大失所望。

这也难怪,君择臣,臣亦择君。刘羡虽是四品高官,但到底有品无权,身份又敏感,看上去就官运不亨,更何况将军幕府是武职,在这年头被士族所鄙视,远不如王府和州府的职位。

而且,有才学的人大多自傲,以为凤凰非梧桐不栖。在他们眼里,刘羡大概就是一颗常见的松树,只有麻雀、乌鸦等凡鸟才会在这里落巢吧。

好在妻子提醒刘羡说:“辟疾怎么忘了,你不是还有一个姓阮的妹夫吗?”

刘羡这才想起来,当年他被贬出京的时候,把堂妹刘道容嫁给了阮氏的旁支阮放。这还是他亲自操办的,算算年纪,阮放今年正好十九岁,也到了该入仕的年纪了。

他立马去了一趟阮庄,与阮放交谈半晌,当年的贫寒少年,如今已经学有所成,刘羡但有考校,他都对答如流。刘羡非常满意,就征辟他为幕府的录事。

既然开了这个口子,刘羡又向妻子询问人选。阿萝紧跟着向刘羡推荐了自己的侄子曹苗、还有出身世交夏侯氏的夏侯承。

说起来,这两人刘羡也是见过的。曹苗小字阿瓜,是刘羡第一次在阮庄见到鄄城公曹志时,那个给刘羡引路玩笑的孩童。而夏侯承,则是夏侯湛的儿子。夏侯湛读过老师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后,主动烧掉自己所写的《魏书,给刘羡很深的印象。

现在这两人都长大了,也都是弱冠之年,出身文学世家的他们,自然熟读文学经史,也擅长庶务律法,刘羡便请曹苗担任门下书吏,夏侯承担任功曹书佐门吏。

但即使如此,像司马、主簿、功曹,这几个幕府最重要的位置,刘羡还是招不到人。他认为夏侯承等人文气太重,在没有经历足够的磨砺前,还不适合担任这样的重任,所以仍然奢望能够招到更好的士子。

可惜,椽属小吏很快是招满了,但让他眼前一亮的凤雏仍不知藏身何处。

这天,刘羡又婉拒了三名寒士,这些寒士见面就是清谈,打扮也模仿所谓的名士,可真才实学却全然没有。寒士们失望而归,刘羡也觉得有些气馁,便坐在馆阁的二楼窗台前,对着前院的杏树发呆。不料忽然有苍头来报说,门前来了个年轻人拜访,自称是使君的故人。

一看名牒,原来来的是傅畅,刘羡连忙下楼接待。出门一看,来的不只是傅畅,还有几名青年与之并行,其中一人刘羡认识,是江统的好友郗鉴。

傅畅进来就向刘羡问候:“使君,我等唐突拜访,不算打扰吧?”

刘羡笑道:“我这里官署初开,人都没有凑齐,哪里有什么打扰不打扰的?”

于是就招待他们入府喝茶,开始闲聊家常起来。

说起来,傅祗在这次平叛中总揽后勤,虽没有立下前线战功,但他处事公道,又能安抚军心,被朝廷认定为甚有苦劳,战后便升迁为卫尉,名列九卿之一。但不知为何,近来好像犯了病,直接逊位了。

刘羡就问傅畅说:“灵州公犯了什么病,他现在身体还好吗?”

傅畅说:“我家大人也没什么大病,就是犯了风疾,在家养几天就好了。”

风疾还不要紧?刘羡闻言大惊,老师陈寿气疾和风疾一起犯,平日不能下榻,言谈也不能自如,眼看气息奄奄,命在旦夕了。怎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