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因为从之前蒲洪的话语来看,他应该已经想好了前因后果,也并非不识时务的人,没想到还是不愿意投降。他不禁问道:
“能告诉我原因吗?”
“因为人不能不讲信义。”
蒲洪终于露出一丝悲哀的神情,他平静地陈述道:
“强者欺凌弱者,本来就是世上理所应当的事情,齐万年败了,他大势已去,按理来说,我不应该让族人为他陪葬。但过去这两年,我毕竟认齐万年为主,如果一遇到危险,就立刻抛弃他。世人将怎么看我?”
“他们会说,我们氐人全是软骨头的废物,两面三刀的猪肠儿。不止你们晋人会看不起我们,恐怕鲜卑人、匈奴人、铁弗人、羌人,乃至我们自己,都会说:‘看!这就是天生做奴才的人!’”
“人当然不应该做奴才,不讲信义的人,就没有了尊严和骨气,即使活着,那和待宰的牛羊也就没有区别。我是给族人找一条活出个人样的活路的,不然那就是死路。”他随即指着地上叱奴洛的尸身道:“说老实话,虽然我杀了这个人,但他是条汉子,我很佩服他。可惜啊,他走的是另一条死路。”
“希望刘使君宽容,能给我们这么一个机会。”
说到这里,胡人首领们都沉默无言,而刘羡则有些明白蒲洪的意思了。
蒲洪的处境确实极为微妙。若是就这样投降,略阳蒲氏恐怕就要在胡人中声望尽毁,再也无法立足。可若是出面抵抗晋军,又很难成功,也是一条死路。两相比较之下,还不如远走灵州。所以他希望找出一条折中的办法,在保全自己名声的情况下投降。
这个想法让刘羡有些失笑。因为在政治上,讲究尊严本来就是强者的权力,卑躬屈膝是弱者的义务,说这些未免有些天真了。
但他同时也有些感动,因为刘羡虽主张信义,却很少从别人口中听到信义这两个字,如今却在陇上一个初次见面的少年口中听到,竟然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这不禁让刘羡想:若蒲氏的首领是个这样的豪杰,多些心思倒也未尝不可。
于是他说道:“那在蒲兄弟看来,我该如何做呢?”
蒲洪见刘羡答应得如此干脆,也不免有些意外。他犹豫了片刻,继续说道:
“刘使君应该知道,铁弗人的老首领郝度元郝大人吧。”
这是个熟悉的名字,刘羡对那次朔方之旅的经历可谓是记忆犹新,他笑道:“当然知道,五年前,正是我负责招抚的他,是名让人难以忘怀的豪杰。”
“他现在就在天水郡。”
“哦?”刘羡眯起眼睛,问道:“蒲兄弟是什么意思?”
“我知道,郝大人是铁弗人,他是绝不会背弃齐万年投降的。”
蒲洪手指西方,徐徐说道:“这么说的话,您和郝大人必有一战。若您不介意,我可以代您向郝大人约战。到时候,若是您获胜,我等算是拖延了一段时日,尽了一番心意,也就对得起齐万年大人对我们的恩德了。”
原来是这样一个打算,刘羡一瞬间全明白了。
蒲洪是想把矛盾转移出去,让刘羡先打天水,再打略阳。若是此时就投降,蒲氏不仅会声名尽失,还可能成为众矢之的,有很大的概率得不偿失。而若是让晋军先打天水,他就可以坐观形势。晋军赢了,他自然投降就有了理由,晋军输了,他也可以坐地起价,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想通这些后,刘羡颇为欣赏地打量着蒲洪,笑道:
“蒲兄弟真是思虑周全,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恐怕还没有你这样的才智。”
蒲洪不为所动,只是一味注视着刘羡,问道:“不知道刘使君愿不愿意答应?”
一旁的李矩面露不虞之色,他私下里拉了一下刘羡的袖子,示意刘羡拒绝,但刘羡却在背后摆摆手,表示自己已有决断。然后对蒲洪道:
“没有问题,这件事情,我应允了。”
蒲洪闻言大喜,当即就吩咐族人,说要在县中杀牛立誓,不料话一出口,就被刘羡随口拒绝了。
刘羡对蒲洪道:“我相信蒲兄弟的人品,何况今日有这么多位首领在一旁作为见证,又何必需要立誓呢?”
“我今天来到略阳,真是感到高兴,这里面不全是因为与蒲兄弟达成了约定,还有一部分,是见到了这么多讲信义的英雄豪杰。想到以后还能成为朋友,又怎么会不开怀呢?”
“这种时候应该喝酒!我不是一个善酒之人,但值此良辰,怎能不饮酒?蒲兄弟不妨送我一坛酒,我敬在座的诸位一杯。如此便足够了!”
刘羡当众索酒,蒲洪岂能不予?连忙叫族人搬来一坛高粱酒,给在场的首领每人倒上一碗,刘羡不分高低,一一敬过去。
饮过酒水后,刘羡又一手指天,一手捂着额头道:“我酒量甚浅,不胜酒力,还望诸君借我一床歇息。”
说罢,他旁若无人地走到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