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4章 解系倒孙(4k)  晋庭汉裔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吧!”

“这正是我一直所忧虑的事情。”解系转过身,语重心长地说道:

“孙秀惹出的乱子,世人皆知,如果无人在朝堂上提起,那是我的失职。但如果公开这件事情,我又没有胜过孙秀的把握,所以我才需要怀冲你的帮助。”

“我的帮助?”

刘羡有些失笑,他摸摸自己受伤的胸口,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可以帮助到解系的,别看自己名气可能不小,但说到底,仍然只是一个所辖百里的六品县令罢了。

解系此时又坐下了,他很心平气和地说道:“更准确地说,是太子殿下的帮助。”

“太子殿下?”刘羡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司马遹那张聪明又轻佻的脸。他还真没想到,在夏阳这个地方,居然会有人主动和他谈起司马遹,这仿佛是一段很久远的记忆了。

见刘羡面露疑惑,解系耐心地解释道:“怀冲现在远离京师,可能对洛阳的朝局不是很清楚,现在皇后虽然掌控了朝政,但还称不上是一手遮天。”

“称不上吗?”

“当然称不上,皇后她自己并不擅长处理政务,诸事都要由张华与裴頠来处理,再由秘书监贾长渊来监督。若在太平时期,全国相安无事,或许也就这么过下去了。但眼下出了这么大乱事,皇后恐怕就镇不住了。”

“镇不住什么?”“当然是诸位藩王!”解系说到这里,自己也露出苦笑,道:

“皇后当年之所以能够夺权成功,害死楚王和汝南王,其实也是挑了一个绝妙的时间点。武皇帝驾崩时,老一辈的藩王,要么是凋零殆尽,要么是白发苍苍,除去汝南王外,能够任事的只有梁王和赵王,偏偏一个逍遥,一个无能。年轻一辈的藩王,特别是太子与武帝诸子,除去楚王和秦王外,大部人都还没有元服,这才让皇后独揽大权。”

“可现在,三年过去了,诸位年轻一辈的藩王都陆续成年。诸如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吴王司马晏等宗王,已到了可以理事掌权的年纪。”

“朝中现在的宗室藩王们,都有自己的封国,都有权自己开府练兵。这也就意味着,往后每一年,宗室的势力都比前一年更强,皇后的日子也就一年比一年难过。因此,她不可能不顾忌宗室们的想法,必然是要与他们进行妥协的。”

听到这里,刘羡已经彻底明白了解系的意思,顺着他的话说道:“使君是想说,孙秀虽然在关中是说一不二,但说到底还是因为有皇后的支持,可若是皇后压力太大,放弃了孙秀,孙秀自然也就是无根浮萍。”

“所以,使君想让我写信给太子,等你对孙秀进行弹劾的时候,让太子抓住机会,大做文章,这样就能施加足够的压力,就算杀不了孙秀,也要想办法把他弄走。”

见解系点点头,刘羡也在心中感慨,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虽然司马遹一直以韬光养晦的一面示人,但他的身份在这里。皇后虽然是天子的妻子,但说到底不过是外戚,司马遹才是晋室真正的继承人,也就是宗室的领袖。所以所有不得志的藩王,都会聚集在司马遹身边。

如果司马遹应允了这件事,和解系配合施压,对于贾后来说,这就是内外都对孙秀不满。为了安抚朝局,孙秀失势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但紧接着,刘羡又陷入了另外一个问题的思考:自己为什么要帮解系?孙秀固然是坏得流脓,但如今天下的祸乱之源,不正是贾后和贾谧吗?先不说能不能除去孙秀,就算除去了,派来的下一个人又会好到哪里去?

解系寄希望于铲除孙秀这样的藓芥之疾,来让后党改好,这真的是可能的吗?

而且这涉及到太子司马遹本身的利益,他已经韬光养晦了这么多年,恐怕并不一定会为了这件事,就改变自己的行事作风,自己去提个建议,当真就能奏效吗?

最重要的是,如果帮了解系,是不是在给自己的复国事业增加难度呢?自己并不想和后党走得太近,正如此前他对李矩所言的那样,至少要保持一段距离,成为一名旁观者。

一时间,刘羡陷入了相当的纠结与挣扎中。

因此,当日他并没有立即给解系回话,而是说:“多谢解使君的看重,只是这件事非同小可,请允许我多想一想。”

解系也没有为难,分别前,他对刘羡道:“我在关中这么多年,虽然和你只见了一面,但我一直听说你的名字,关中的百姓都说你是个爱民如子的人,我相信,你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等解系离开后,刘羡觉得有些烦闷,便下了榻,到院中慢走。此时已经接近重阳节了,草木枯黄萧瑟,院里的树叶多已簌簌而落,只有一些菊和柿子的香气。夏阳县外有孩童玩乐时产生的活泼笑声,在这大战结束后的时间里,似乎是在感叹和平的可贵。

听着这笑声,刘羡负手站在院落中央,回想着解系的建议和自己的立场,一时间有些痴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