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3章 赶紧签字  火红年代:四合院外的激情岁月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食品的这些工作都是人事科负责。

本来工作就很忙,简单变复杂。

负责人金守英自然会叫苦。

李子敬微笑道:“这事八字还没一撇,我只是有这么个不太成熟的思路。”

许三妹仔细想想,“明年的罐头品类更多,咱们到时候受制于人就麻烦了。”

“咱们确实必须要增加一个金属罐头瓶加工车间。”

莫家芬出了个主意,“可以招那些精简下来的工人,再把这些人送去焊接学校培训一两个月。”

“培训好了再送他们去其他罐头厂跟班实习一两个月,也算是半熟练工了。”

金守英赞成道:“这样做更好,进厂的人都是打散了的,不会影响咱们厂的团结。”

“咱们把其他厂兼并了,还让他们都在一个车间工作,他们以后肯定会抱团。”

李子敬笑呵呵道:“不是我们想怎么样就怎么。”

“用工计划的指标,别说城东,市里面都说了不算。”

“甚至表面上能做主的劳动部门都说了不算,最终是粮食局说了才算。”

这一番话,给这些副厂长们浇了一盆冷水,让她们清醒的认识到,可能兼并其他厂才是最佳办法。

事实也是如此。

劳动部门定出用工指标的时候也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也是受限于粮食供应的。

现在有7亿人,老年人数量比较少,每年死亡大概600万人,28斤每月的口粮,一年可以减少消耗大约20亿斤。

大概3.5亿是18岁以下的小孩,这些小孩每年长大一岁,定量口粮每月增加2-3斤,大概的算平均2.5斤每月,一年新增30斤。

也就是说,每年就这么多人了,不计算新出生的小孩,每年就要多吃掉105亿斤粮食。

新出生的小孩,每年算2700万人,口粮每月6斤,这就要新增大约20亿斤。

新增1个重工业的工人,每月额外增加20斤上下的口粮,轻工业也要5-10斤,大概的算平均10斤,每年新增100万工人,就要多消耗1.2亿斤粮食。

大学生也有口粮的优待,在校生总数大约100来万人,这也接近1亿斤粮食。

增加肉食供应等等项目多消耗的粮食就懒得计算了。

不要说减产,每年的粮食增产没有107亿斤以上,事实上过得就不如上一年了。

每年必须都要增产。

不单粮食,油料、糖类等物资同样是必须要增产。

农业生产的压力是很大的。

由于小孩子多,农村的劳动力有限,暂时没有增长潜力可挖。

城里的人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其实是养活他们自己。

要是城里的人不想吃好的,愿意多吃高粱、小米这些,其实他们也可以不参加农业生产。

此时很多改造过后的较高标准的农田,纷纷放弃了原来的高粱、小米,改种植口感更好吃的小麦、玉米。

因为更改了品类,即使薄田变良田,粮食亩产量并没有大幅增加,只保持了低标准农田的高粱、小米的亩产量。

把小麦、玉米重新换回高粱、小米,薄田变良田,高粱、小米的亩产量还能提高,以后怎样不好说,改造农田的增产暂时肯定够吃的。

这是不可能的。

不管城里还是乡下的,大家都爱吃细粮。

想丰衣足食,那只能靠自己的双手。

既想吃好的又不想动手,唯一的办法,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化肥农药的产量。

这需要多赚外汇。

工业品,工业国家不屑于向我们进口,即使我们的产品比他们先进好几倍,他们也会想办法不进口。

贸易保护是现在的主流,不能保护本国工人的工作岗位的谠哌,直接可以不用选。

日笨那么听镁国的话,在汽车等工业产品上,对镁国也是执行进口金额的配额限制,明年开始实行数量配额的限制。

南朝藓此时还不是工业国,市场非常小,也立法设置高额的进口关税,让外国汽车只能出口零部件给本土企业进行组装。

世界各国对主粮也是特别保护。

各国只对农业的副食品、加工后的农产品不是那么保护。

李子敬没去搞那些机械制造,除了他不太懂,也是因为进出口限制太多了。

他搞的五星食品厂,罐头和味精在今年都能迎来产能大爆发,进口国的限制少,应该可以赚取好些外汇。

香菇、羽绒,这两样赚外汇的产品也是阻力较小的产品,而且外国的竞争对手很少,利润能很高。

午饭后。

微生物所的唐研究员找上了五星食品厂。

厂长办公室。

李子敬刚好泡了一壶茶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