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章 各有各的小心思  火红年代:四合院外的激情岁月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公是在粮食局上班,“您让我问的哪些生产大队是比较有余粮的,已经问到了。”

接过纸条,李子敬有些意外,“京城只有这么几家生产队是有余粮的啊!”

邓长玉解释道:“我家那口子特意选的离城比较近的,比较远的他没去找。”

“离城比较近的生产队大部分是蔬菜生产队,都是靠买粮食吃的。”

李子敬微笑道:“让姐夫多费心了。”

“要是这些生产队都不行,我让他再去找找。”

“我们要的数量不多,应该问题不大。煤炭登记了多少了?”李子敬又问道。

虽然没有明确,邓长玉实际上相当于是他的副手,“大伙都愿意先把自家的煤炭额度借给小组使用。”

“已经登记了一千斤,不够了可以再借。”

不是冬春季的用煤高峰期,煤铺是鼓励居民提前多买煤的。

但居民不乐意提前买,一是没钱、没地方存放;二是煤球的保管是个难题;三是有买煤的钱存银行还能有利息拿,利息不低。

也就是开始入秋了,要是6月7月的时候,煤铺能有剩余的煤提供给超过定量的人购买。

等到入冬的时候,煤铺基本是忙不过来的,排队买煤的人恨不得自己上手生产煤球、蜂窝煤。好些人对冬季买煤都是没什么好印象。

五星食品小组成员的家庭把煤提前借给小组使用,程序上是没有问题的。

能够积极支持,小组成员肯定是在家做了工作,李子敬点头笑道:“挺好的,这个事不会让大伙吃亏。”

邓长玉看到街口的来人,“街道办的人来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