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8章 他有这么老实么  大宋:从死囚到开国皇帝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她还不能理解朱三郎语气中的惋惜是什么意思。

这两个人怎么都不吃了。

话有那样好说么?

李长乐偷偷伸出筷子,趁着兄长不注意,多给自己倒一杯饮子。

抱着杯子,她眯起眼睛,像是偷吃到油腥的猫儿,小口小口喝的满足。

兄长应当没注意吧……

送走了朱三郎,下人收起餐盘,把碗筷叠在一起,利落地抱走洗刷。戴平安方才瞧见了李长乐的小动作,对小女孩顽皮地挤了挤眼睛,嘻嘻一笑。

小孩警觉地瞄着他。

抱住自己的杯子不撒手。

吓唬完小孩,戴平安走到书房,收起了嬉皮笑脸的表情。

他道:“郎君果然猜得不错,朱家这就找上门来了。”

李浔靠在椅上,给自己按着脖颈:“他们必然会过来,如果不来,那谁去给童贯和蔡攸说情?”

京中同时符合与蔡攸交情不错,又认得童贯不被他第一时间打出去的,除了梁师成和高俅这样的高官。

就只有他了。

但他心里还有另一件疑虑。

李浔问:“按说修缮景灵宫这样的大事,朱家怎么就只让一个年轻人来?”

他观朱三郎行事,心肠颇直,心直口快,还没学到那些生意人和某些官员身上的油滑气。朱三郎说话的时候,他都听见身后那门客咳嗽了好几声,像是在提醒。

戴平安已经仔细查过朱家和这位三郎朱蒙。

早在十几日前,李浔就吩咐过他。如今又吃了这么一顿饭,亲眼见到朱三郎的为人,更是摸透了他的脾性。

戴平安笑了一声:“这三郎同他大哥是一母同胞,得宠得很。早就说着要自己做事,朱家派了得力的管事,又有门客跟着,时不时商量几句。”

他说的十分刻薄:

“只是修缮而已,运些石头和木料,做事都有下面人安排,哪用得着他出力?就算是拴条狗上去,狗都能成。”

自从陈信死后,戴平安就更刻薄了三分。

李浔笑了笑。

他思索着。

“我看这朱三郎,是能听进去话的人。”耳根子颇软。

桌案上还摆着白日时他写的那些字。

李浔打量着上面的这些人名,视线从蔡攸、童贯、张商英的字上一一划过。

朱家送来十万贯,还提出要为长乐请来太医院的院正诊治,可见真是焦头烂额了。

他伸出手,瘦长的手指按在一个名字上。

“我一直觉得不对劲。如今京里暗流涌动,蔡攸闭门不出,但已经开始恼火,让我把童贯身上的脏水落实。童贯这几日像个疯狗一般,咬着京党的武官不放。”

“张商英已经着手开始清理京中的淫祀,想来,很快就会开始查城外的那些流民。”

他盯着那名字,轻声问:

“戴平安,你真觉得,何家会一概不知,他有这么老实么?”

戴平安思索。

他嘀咕着说:“确实没听见何家有什么传闻,只知道何观上书过,被郎君拦下去了……”

“去查。”

李浔坐在椅上,瞧着那一个个人名。

在他身后,灯火噼啪燃着,太阳早早落山,外面的天已经黑透。

他不信何家真不知情。何观那样把心绪都挂在脸上的人,要怎么都能瞒住朝夕相处的家里人?

……

……

何志回家后,任由妻子把他身上的斗篷摘下。

他随意地问:“今日下衙晚,大哥可回来了?”

旁边的仆从贴心回答:“大郎君还不曾回来,应当还在衙门里,灶上已经炖上萝卜羊肉,等大郎一回来就能吃上,驱驱身上的寒意。”

何志皱眉。

他记得家里的厨娘一向拿手的是人参羊肉,如何变成了萝卜?这般寒酸,显得他相府明日就要贬官回老家似的。

他问:“怎么炖上萝卜了?家里又不差这点钱。”

仆从在一旁接过厚重的斗篷,抱着等待一会挂起来。

嘴里说着答话:“大郎君说,萝卜已经足够滋补,家里又没人病着,用不着用那样的好东西,正好省出来给旁人用。”

何志眉头越皱越深。

妻子和仆从都以为是他从官署回来,公务事办的不顺,一时都没敢说话。

何志很快意识到他们都没答话,松了松眉头,对妻子笑道:“无事,只是有些公事比较烦心。”

“可是下面的人不顺心?”

妻子瞧他一脸沉闷,心情不大好的样子,有心开解他:“先生今日夸涣儿做的文章,已经有些像样,不如吃过饭后,我们一起瞧瞧?”

何志摇头,从仆从那拿过衣裳。

一边披上衣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