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章还有比跟着自家老师立功更爽的吗?  兴汉:家兄刘备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夏,大旱。

六月、七月,洛阳及周边几乎滴雨未下。

秋,大水,金城河水溢。五原山岸崩。

连番大雨让嵩洛盆地的洛水、伊水、谷水、汜水暴涨。

秋雨的到来并未让百姓们欢喜,反而让他们陷入更糟糕的境遇。

夏天干旱时,高处的稼禾干枯旱死,百姓们辛苦挑水在临水处浇灌,抢救活了少量庄稼。

眼看着秋收将至,滂沱大雨却倾盆而下,让这残余的庄稼全被冲毁,让多少百姓陷入绝望之中。

大旱大涝轮番交替,简直让中原百姓生活在水火之中。

看着自家院中果树不断摇摆,菜园中青菜被雨打的东倒西歪。

坐在亭内商议的刘昕、刘备、刘德然三兄弟忍不住一起摇头叹了口气。

“罢了,罢了,你我兄弟已进谏数次,陛下那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再说下去图惹人厌。”

刘备先是愤愤的拍着面前桌案,又忍不住抱怨道,

“都怪张让、赵忠之流蛊惑陛下,言说什么天下太平,并无灾异发生,眼前的大雨不是灾祸吗?”

刘昕面无表情的轻轻摇头,却没说话。

他早在几年前就对刘宏不抱有任何期望了。

之所以跟着进谏,不过是刘备还想挽救一下当前局势。

毕竟大婚时,刘宏的做派很是让刘备感动,竟生出鞠躬尽瘁的念头。

事实证明,不用刘昕劝说,刘宏会用行动表示,刘玄德救不了大汉朝。

凭刘宏的聪慧,还有多年的执政经验,岂能看不出洛阳及周边大旱?大涝?

刘宏内心很清楚这一点。

却以张让、赵忠的谗言做借口拒绝承认大旱、大涝。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刘宏不愿意耽搁自己的享乐。

有旱灾、水灾就得沐浴斋戒,还不如和美人在裸泳馆享乐,或者驾着驴车在宫中扮集市玩乐。

前几年有关中官员上报灾情被下狱冤死,这个教训也让朝廷内外的官员们也默不作声。

哪怕大旱之后会有饥荒,不管饿死多少百姓,也肯定饿不着洛阳的官员。

他们依旧是接着奏乐,接着舞,羔羊美酒,洛阳脍鲤各色美食、舞乐不断。

就在三人又陷入沉默时,荀采一身端庄深衣,在两名侍女陪伴下,沿着回廊款款走来,对着三人屈膝一礼:

“夫君,两位叔叔,糜氏船队从徐州运来几船新米,周泰从涿郡、辽东运来不少腌肉、瓷罐头猪牛羊肉。

如今洛阳物价腾贵,两位老师一向清廉,我准备了几车新米,还有百多斤肉食,稍后雨停了给他们送去。”

刘昕、刘德然赶紧还礼道:“多亏嫂嫂心思细腻,安排周道,我们兄弟差点忘了这一点。”

“真是辛苦夫人操持家务!实在是家中贤内助。”

刘备笑着扶着荀采在一旁坐下,握住她的手,又补充道,

“稍晚一些,也摘一些新鲜青菜送去,两位老师家中院落狭窄,想必也种不了蔬菜,外面买菜更是价格惊人。”

荀采脸上满是幸福的表情,她轻笑道:

“哪里还用得着夫君提醒我,园中新鲜的葵菜、菘菜正鲜嫩,两位老师必然喜欢。

昕弟让糜家商队寻来的胡瓜、紫瓜都结了果子,我再摘几个鲜嫩的葫芦,一块送给老师们尝鲜。”

胡瓜就是黄瓜,紫瓜则是茄子。

二者原产于印度,此时都已传入东南亚到交州一带。

在刘昕提醒下,由糜竺安排航海商社寻回来了种子,提前一百年传入中原。

不得不说,荀采确实是贤内助,将刘备这个乡侯府邸打理的很好。

吴氏、周氏、刘元起、刘子敬等人离去后,刘昕、刘德然准备搬出去另住。

毕竟他们跟荀采并不算熟悉,也不想打扰了刘备和荀采新婚夫妇的生活。

荀采坚决挽留他们两人,绝不允许他们搬出去住。

言说刘氏三杰朝夕相处,一旦嫁过来却不能容二人,岂不是被外人非议?

相对荀采的态度,刘备更是态度极为坚定,毕竟这是个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的家伙。

刘昕、刘德然见荀采诚恳,刘备态度坚定,也就打消了搬出去的念头,继续留下来住着,倒是方便三人时时聚在一起议事。

荀采稍坐片刻,就带着两名侍女离去。

她要去准备送给卢植、刘宽,一些交好大儒、重臣的礼物。

待荀采离去之后,刘备才问道:“昕弟,缑氏山、偃师、巩县、河阴各处的米粮、肉食补充可还完备?”

刘昕微笑着点头道:

“阿兄尽管放心,周泰专门安排了弟弟周平,负责运输米粮辎重,早就补充妥当了。

船队返回时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