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3章 重回岗位 又被枪指了  年代:从50年代开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奎的意外。

徐寿根上了车,但没有任何想要出手帮忙的迹象。

唐根生瞥了他一眼,也没在意。

继续安排他的工作。

“雪峰,小祝,你们去拾掇这几道,先备好。哪些先切再洗,哪些先洗再切,都清楚吗?”

“老何,这几个还是你来。剩下的归老刘,有没有问题?”

唐根生对何大明和刘学军的称呼也很有巧思。

工作时一律‘老刘’、‘老何’的喊。

工作中,不当着本人的面,喊‘刘老哥,何老哥’。

非工作期间,就是‘刘老哥’、‘何老哥’的称呼。

不是什么必须的讲究。

但通过称呼,何大明和刘学军就能轻易分辨唐根生说的话是日常,还是工作摘要。

“没有问题。”

“乘客名单呢?哪儿了?”

唐根生在柜台扒拉了两下,没发现乘客名单。

这是唐根生一直强调的东西。

其他的车次都没有这种现象。

唯有唐根生需要在发车前看。

“王璇姐去统计了,马上就来。”

崔芳芳垫了一句,还下意识吐了吐舌头。

“轮班都停了吗?下次麻利点。”

按照唐根生的标准。

乘客情况要去售票汇总的那里记录。

主要是甄别男女比例和地域情况。

确定伙食的米面供应配比。

如果性价比高一点,要求再严苛点。

是应该跟去调度送单子的孙雪峰搭伙合作的。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

才去拿?

“要乘客名单做什么?”

“南方人爱吃米,北方人爱吃面,多备米饭还是多备馒头?”

“有的人不爱吃辣,有的人口味偏淡……”

“我们没有办法精确到每一个乘客,但可以通过男女比例和大致的信息,进行适当的调整,尽量让更多的乘客满意。”

徐寿根撇了撇嘴。

好像对唐根生的‘强词夺理’不以为意。

王璇跑了回来,气喘吁吁。

唐根生接过乘客名单,扫了一眼。

嘴角微勾。

这不巧了嘛。

“老何,两个鸡蛋。”

“好嘞。”

“鸡蛋?啥意思?”

徐寿根下意识问。

王璇刚退到他身边,听到他‘自言自语’。

想到替班前领导,还是没忍住不搭理:“有两个人今天过生日。”

“啥?”

“给过生日的人一个煮鸡蛋。”

“胡闹!鸡蛋是公共财产,又不是他的个人物资,凭什么他说送就送?”

徐寿根吹胡子瞪眼。

本就憋着一股气还没来得及跟唐根生掰扯呢。

这就又遇到了‘不平之事’。

心火蹭蹭的冒。

“这位守旧古板的老徐同志,鸡蛋的钱,是我们整个餐车组一起承担的。”

“相逢就是缘,人家过生日这天踏上了我们餐车组所在的列车,这就是缘分。十一个人送两颗鸡蛋,不行吗?”

唐根生随口说着,大手一挥。

“别杵着了,赶紧的,忙起来。”

众人闻声皆散,唐根生瞥了一眼皱眉的徐寿根,转身走掉。

他要先去自己的休息室。

把里面的线衣脱下来。

毕竟列车启动之后,他就得扎进后厨那片温暖燥热的蒸馏室。

又不是京汉线,没必要焐。

……

硬座13车厢有一对母女。

母亲白发苍苍,满脸沟壑,坐在挨着窗户的里面。

她垂着头,像是疲惫的坐下就打瞌。

旁边是个身材稍显臃肿的中年妇女。

扎着头包,几率灰发散在鬓角额头。

她挽着老妇人的右臂,有一句没一句的跟看似熟睡的老妪念叨着什么。

王璇推着流动餐车经过这里。

甄别了一下座位的号码。

从兜里掏出一枚温烫的鸡蛋。

“大姐,这是我们餐车送您的生日礼物。”

“啊?谢谢,谢谢。”

中年妇女感激涕零,一个劲儿道谢。

王璇把鸡蛋塞给她。

“明早可以到餐车用餐,咱们有大米稀粥,那个不花钱。”

“哎,谢谢,你们可真的是大好人啊。”

中年妇女再次感谢。

旁边老妪也迷蒙的抬起头,看了看旁边。

只是她挪动脑袋的动作有些迟缓,很是老态龙钟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