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仪此人……很难评说。”
刘备叹息,心里百味杂陈。
纯粹从身后事和历史评价来看,杨仪似乎配不上模拟器系统所谓的“一流文臣”。
但刘备信赖自己的眼光,以及信息卡上的诸葛丞相,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汉的最后守护者。
再者,魏延的实力,自己也一清二楚。
杨仪能诛其三族,无疑在手腕和权力上,都有其超然之处。
此人,有一流文臣的潜质,有一流文臣的手腕。
但最终,却落得个“福小之器”的恶评,或许是因为在那段蜀汉的历史上,他根本没有大展拳脚的空间,对于后蜀也怨愤之极。
否则,以他的聪明才干,岂会蠢到上书诽谤朝廷呢?就连贩夫走卒,也知道这是取死之道!
“我又何必纠结那虚无缥缈的评价?”
刘备悠悠一叹,眸光深邃:“我可为其逆天改命,让他发挥出真正一流文臣的风姿,不至于郁愤交加下自戕于狱中。”
“海纳百川,厚德载物,我刘备岂能因为未来尚未发生之事,就为杨仪的一生盖棺定论?更何况,杨仪也算为我蜀汉戎马一生,哪怕不得善终,也有苦劳。”
于是。
刘备挥手召来徐庶:“元直,你可曾听说杨仪,杨威公?”
“呃,谁?”
徐庶汗颜,脸颊发烫:“抱歉,请恕庶孤陋寡闻,敢问大王,此人又是何方大贤?”
跟随刘备多年,徐庶深知主人在识人和纳贤一道上,颇有伯乐之能。
能被他主动关注的,几乎都有宰执天下,或是主政一方的本事。
刘备笑笑:“无妨,我只是听闻此人乃内政之才,目前似乎是荆州的一个小主簿,十分的屈才。将来我们打下荆州,将其纳入我齐国版图,需要这一类贤才辅佐治理。”
徐庶感慨道:“大王真是高瞻远瞩。若是其他势力之主,才刚拿下江夏,就自居荆襄九郡之主,准备治理荆州全境,我一定嘲笑对方不识好歹,认为他眼高手低。”
“但大王一路崛起,却是势如破竹,总能找到乡野遗贤,甚至不靠当地的世家大族,也能将州郡管理得井井有条,实在令人叹服。”
刘备大笑:“元直,没想到少年游侠,素来骄傲的你,也学会了这溜须拍马之术。是跟新来的张硕陈就学的吗?真是近墨者黑啊。”
徐庶大囧,赶忙道:“大王,庶真的是由衷感慨,并无逢迎之意啊!”
“呵,鉴于你是初犯,就小惩大诫吧。”
刘备顺水推舟,将一条口头诏令颁布给他:“去替我找到杨仪杨威公,将他招揽到我们齐国麾下。我能给出的线索就是:此人乃襄阳人,目前暂任主簿。”
徐庶拿出谋主的本事,沉吟着分析道:“襄阳此地,十分排外。尤其是刘表麾下,官职基本上都是被世家大族把持。主簿一职,虽然仅是七品芝麻官,但却司掌军中事务,处理诸多杂事,是一个相当关键的要职。”
“一般而言,往往都是世家子在主簿位置上磨练,鲜有授予寒门士子的。”
他若有所思地得出结论:“如此看来,杨仪应该出自襄阳杨家。”
一说到此处,徐庶面露为难之色:“荆襄九郡的豪族,基本上都效力于刘表,蒯氏,蔡氏,杨氏都是如此。我们想在刘表尚未撒手人寰前,将这个杨仪挖到大王帐下,恐怕颇有难度。”
刘备唇角微翘,却露出胸有成竹之色:“放手去办吧。此人既然有名臣之姿,自然胸有韬略,能看清楚荆州战局,也明白谁才是未来的荆襄九郡之主。”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杨仪岂能不清楚如此基本的道理?”刘备笑道,“再说,我擒杀黄祖如屠狗耳,荆州震怖,刘表战栗,杨仪也该清楚此时此刻是投效我的最佳时机。”
“我会手书一封,你将其赠予杨仪,大事可成。”说罢,刘备就龙飞凤舞地撰写一封求贤信,并盖上最重要的东西——齐王大印。
徐庶拜退:“必不辱命,我这就派探子去襄阳寻找这位杨威公。”
待徐庶步履匆匆离去。
周瑜则是携孙策一同入账。
就见到刘备正在亲自磨墨,展开了一张信纸。
“大王!”二人一躬到底。
行完觐见之礼后,周瑜忍不住好奇询问:“您是想念王后,在写家书吗?”
刘备摆摆手:“荆襄战场正是勠力同心之时,随时会打破僵持局面。我岂有空闲去理会儿女情长?莫作小儿女姿态,公瑾,你文采斐然,来帮我润笔。”
周瑜上前,就看到起手的五个字:致国贼刘表!
“大王,竟是在写一封讨伐檄文?”
周瑜大惊,振奋地道:“我们是要趁入冬前,与刘表决一死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