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00、刘备借‘两制’封“文”!内政提升顶流上!(求订阅!)  兵仙刘备,从徐州开始不败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备,他还是第一次获得制度类型的奖励。

这让他,异常期待。

“古代帝王所谓文治武功,文治不仅包括治民,富国,同样也包括强国,清政,以及廉洁为官等。”

统称为,文治之功。

如果仅是依照前朝制度,休养生息,富民强国,想要达到秦皇汉武那般的伟岸地位,还是差了一环。

就如文帝。

如果论功绩,文帝之功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位帝王主君,但在史书之中,文帝便是有些“不温不火”,不如秦皇汉武。

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文帝性格内敛低调,也有可能是因为文帝治下,并无创新之制出现,更是一点...

文帝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在位二十四年,重德治,兴礼仪,励精图治、宽仁节俭、爱民重农,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

但另一方面,刘恒恢复夷三族令,将新垣平灭族,成为了坏典型,同时迷信鬼神,宠溺宦官,纵容宦官乱政;

又因宠爱邓通一改节俭作风,甚至放弃盐铁官营与铸币权,助涨了地方豪强势力、加剧了土地兼并与贫富差距,导致诸侯国经济实力大增,为后来的七国之乱埋下了隐患。

刘备思索片刻,便将这种“大逆不道”的话甩在脑后,“文帝,亦是吾之先祖血脉,不可随意评价。”

他祖中山靖王,乃是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异母兄,自然的,文帝自然是他的先祖的祖父。

刘备摇摇头,开始查看起这两道特殊制度的内容。

【三省六部制】

【介绍: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始于隋朝五省六曹制,五省六部制,确立于隋朝,于开皇元年由隋文帝杨坚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此后经历代修缮,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可展开)。

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

汉光武帝刘秀在尚书台设三公曹、吏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书,为六部前身。

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三省六部制作为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行政体制,成为后来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且管理体制,体现了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推诿扯皮、人浮于事等问题,基本实现了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改革目标。

这项制度寿命长达一千三百多年。如今仍在倡导推行的大部制改革,包括西方国家文官政府的体制模式,其中也都依稀可以看到六部制的影子。】

“隋唐?这是哪个朝代。”刘备看着战争模拟器上的介绍,眼神之中多出了一抹疑惑,但很快转为清明。

按照正常历史走向,汉末大乱后三分天下。

最终,归于晋朝,后者又分东西两晋,再之后又会是各种混乱时期,后续才会再度一统,“应该如此。”

天下之大,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刘备感慨一句,继续查看【三省六部制】的内容,从中吸取了诸多内容和想法,“这项制度能够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绝对是非常适合华夏一族的政治体制。”

“若能将之取代三公九卿制度,不用怀疑,绝对可以改善如今官员职位混乱,权责不明,互相推诿,而贪腐严重之局面。”

刘备都无需推演,质疑这项制度,看着战争模拟器上那闪亮的“一千三百多年”就能让人彻底放心。

在之后,刘备查看了【三省六部制】里关于“可展开”的内容,“此间,当是职权官职说明。”

果然。

刘备打开之后,的确是看到了关于三省六部制里的官职分类与说明。

【三省】

【三省各有明确分工。

中书省。魏曹丕始设,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掌握行政大权(各朝各代中书省各有不同,可展开查看)

门下省。职掌为侍从皇帝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皇帝外出,则侍从参乘,后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可展开查看)

尚书省。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可展开查看)

三省的长官侍中、中书令、尚书令相当于秦汉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