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电缆里程匡算,总投资约在百万银洋以下,不会超过这一数字。
好处显然易见,届时,散落的群岛各府县都可以通过电报局,迅速上传下达,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当然了,距离较远的香格里拉群岛(注;原新几内亚群岛)不在近期的海底光缆铺设计划中,被列入二年后的中远期规划。
距离更加遥远的关岛,塞班岛和威克岛这些远海岛屿,暂时没有海底电缆铺设的计划。
毕竟距离太遥远,从经济角度来讲很不划算。
若是整个海南群岛的海海底电缆顺利铺设完成,那么下一步,建设气象预报点就会非常顺利。
南洋地区的台风频繁,给大规模移民和货物运输以及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借鉴欧洲的先进经验,建设气象预报点,是楚王郑国辉亲自提出的方案,但只有在海底电缆铺设完成后,才能显示出真正的威力。
早在19世纪中叶
巴黎天文台台长勒弗里埃研究过往的大西洋风暴,他向各国气象学家发信,收集风暴发生前后的气象报告。
此后,勒弗里埃依次把同一时间各地的气象情况填在一张图上,将不同时间的图联系起来分析。
经过研究表明;
大西洋风暴是自西向东移动的,在到达黑海的2天前,就已经先影响了西班牙和法国沿海城市,然后影响内陆地区。
勒弗里埃分析后认为
若欧洲设有气象站,风暴情报就可以及时通过电报传递,海上舰队起到了重要的预报作用。
1855年3月,勒弗里埃法国科学院建议,组织气象观测网,迅速地将观测资料集中到一地,分析绘制天气图,从而形成气象预报台网。
楚王郑国辉就是根据这一先进经验,指示政府建立各地气象观察台,每一处人不要多,三五人也可,七八人也行,十多人也不嫌多。
各府县的气象观测台陆续建立,等到海底电缆彻底铺设完毕,那么从南到北就形成二千多公里长的气象观察台网,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报南海地区生成的台风影响区域。
若今后铺通了香格里拉群岛,香格里拉岛从东到西长达2400余公里,范围更为广阔。
那么从南到北就超过5600公里,从东到西远达七千余公里,能够更准确的预报台风途径和影响范围。
这一科技成就的影响力,日积月累下来,10年,20年乃至三四十年累积,数据取样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准确,其社会和军事效益将会越来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