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军的话前后都是矛盾。
孟书兰的嘴角抽了抽,问他,“那你们打算在哪儿摆呢?时间太晚,都没有什么合适的位置了。”
蒋军笑道:“没事。”
说完让沈程远将车赶到孟家摊子的旁边,之后直接就将盖着的那块布掀开,就这么开始做生意了。
沈程远站在车架上,拿着一个扩音器,“大婶们,姐姐们,马上就要下雪了,大雪封路啊,这是我们今年的最后两批货,卖完就只有供销社才有了,先到先得,晚了我也帮不了你啊……”
不管沈程远说的是真是假,他的目的达到了。
话音一落,来往的人群踏足观望,等看清楚是什么东西时,立马就围了过来。
“真的是最后两批了吗?唉哟娘啊,刚刚我在镇口等老半天了,搞什么明堂呢,跑到这儿来了。”
这个年代御寒物资缺乏,相对于几年才能做上一件的大棉衣,毛衣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冬天穿在里面,春秋能当外套,出镜率高,人人都想备那么一两件。
只要有人围上来,后面也不需要再招呼了。
看热闹是人们的天性,即便不买,只是好奇也会往这边凑。
沈程远跟蒋军一个装货一个收钱,忙得不亦乐乎。
沈程远话多,嘴巴子不停,将毛线递给人家后,还要宣传一下旁边孟家的小摊。
“不要票现成的裤子,婶儿啊,姐姐啊,人家手里的东西也有限,就那十几条,下场也不知道来不来了,错过了这一次,说不准就得等上一年了,机会难得啊!”
经过沈程远的这么一宣传,果然有不少人跑去看裤子了。
孟书兰张大着嘴巴看着这一切,之后赶紧跑回摊位上去帮忙了。
顾寒松见她离开,也回到自己的摊前了,只不过没有帮着一起卖货,而是默默地站在几步外,观察着前来买东西的每一个人。
这个时候,别看他身处闹市,思绪却是放空的。
他可以从那些人的神情,他们翕动的嘴唇,以及拿上货物时眼中所流露出的些许情绪来判断,这些人有多满意,他们的需求有没有得到满足,买上这些东西后是暂时的放松,还是彻底卸下了这件事情。
收集到这些数据,他可以对接下来的生意做出判断,是继续卖毛线,还是停手做点别的。
骡车上的毛线像流水一样被众人买走。
不到半个小时,六百多坨毛线只剩下一点点了。
蒋军让沈程远收钱看摊,自己来到顾寒松面前,将手里的报纸递给他。
报纸是刚刚他在邮局买的,顾寒松要看,每一期都没有落下过。
先前,三人赶着车来镇上做生意,去到镇口上,原本要搭架子卸货了,顾寒松又说到供销社那边看看。
刚开始蒋军也没有弄明白这人怎么突然要换地方,等来到了,才知道原来他是追着孟家那丫头来的。
几人也是赶巧,刚好遇上供销社的人找麻烦。
顾寒松就安排他去镇办公室叫人了,才有了后面孟家的摊子被为难,唐主任就出来巡街还给遇上了。
所以,你所认为的巧合,其实大部分都是他人的精心设计。
蒋军将唐主任请来,又把他送走,完了还要不被人注意到,全程隐在人群中都没有露面。
蒋军:“执照的事情我刚刚也问过了,唐主任说上面还没有明确回复,让我们再等一等。”
顾寒松点头,看来放开的事情不是这月就是下月,马上就要出来了。
顾寒松:“毛线再卖半个月,附近几个镇子轮着走两圈就不做了。”
先前沈程远拿着扩音器说这些货是最后两批,本来只是随口造个势,让大家加快脚步来买东西,没想到一语成谶。
蒋军“嗯”了声,带着点试探跟小心地问:“那我们接下来走什么方向?去南城那边看货吗?”
先前顾寒松就提过这个问题,说是沿海一带已经有一些私人加工厂出现了,只要有钱就能弄到东西。
那时顾寒松还对他说,再有两三个月就要过年了,要么弄衣物,要么弄副食品,不管哪个方向都可以赚上一笔。
但是现在……
蒋军侧头看了看不远处孟家的摊子,感觉现下只有副食品这条路可选了。
旁边,顾寒松也顺着他的目光看了过去。
那边的货也差不多要出完了,还剩下最后几条的样子,十几个人围着在挑。
顾寒松:“到时看看情况吧。”
隔壁的毛线摊子半个来小时就被清扫一空,孟家这边,最后一条裤子也被一个眼疾手快的妇女掏钱买下了。
第一天做生意,四十多条裤子,前后卖了一个多小时。
虽然赶不上人家的毛线摊,但对孟家三人来说,也是非常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