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0章 针针见血  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只见方秀娥打开这些袋子后,十分熟练的从每个袋子里面,就捏了一些草药放在一边。

将这些袋子里的草药全部捏了一个遍之后,方秀娥又把它们全部放回了箱子里。

然后,方秀娥又从箱子里拿出来两個卷着的圆柱形布团。

不得不说,这两个布团,卷的正经挺老粗,由此可见,里面的东西对方秀娥来说,绝对是非常珍贵的。

打开第一个可以看到,里面是一颗非常小的人参干。

如果非得形容一下的话,那这颗人参的主体,大约只有一个烟头那么大。

但这颗人参的须子,却是正经不老少,可以说品相正经挺好。

只见方秀娥拿起这颗干人参看了看,便小心翼翼的将上面的须子,全部掰了下来,又放回那块布上,然后将人参主体,放在了那堆放在一边的草药里。

紧接着,方秀娥又打开最后一个布团,里面放着的,却是一块像手指大小的黑乎乎的茎状东西。

方秀娥拿起剪子,便从这个黑乎乎的东西上,用剪子剪下了一小块,剪下来的这一小块,大约有两个玉米粒大小。

最后,方秀娥将人参须子和这个黑乎乎的东西,又全部重新包好并放回柜子里。

收起放在一旁的草药堆,方秀娥转身向外屋走去。

过了一会儿,院子里就传来“当当当...”的敲击声,这声音听起来,就像是在捣蒜。

而此时的王安,依然在呼呼大睡,并没有受到这个声音的影响。

又过了一会儿,方秀娥拿着捣蒜缸就进屋了,准确的说,是长得跟捣蒜缸一样,但体积却大上不少的捣药缸。

看的出来,那些草药,已经被方秀娥捣成了草药面子。

只见方秀娥找了一个洗涮干净的罐头瓶子,便将捣药缸里面的药面子,小心翼翼的倒了进去。

还别说,这些药面子不多不少,正好装了一罐头瓶子。

做完这些,方秀娥又从兜里掏出纸和钢笔,拧开笔帽在纸上写道:

“每天睡前一酒盅,温水冲服”。

酒盅这个器皿,

其实就是碗的缩小版,酒盅的口,大约跟银大洋差不多少。

而酒盅这东西,都是跟酒壶搭配使用的。

不过这一套东西,也算是这年代以及之前,独有的产物。

而原因就是,喝酒,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王安刚重生回来的时候,因为吃油知了,王大柱想喝酒,而王安家却是买不起的,因此,王大柱还挨了刘桂兰一顿骂。

在饭都吃不饱的时候,酒这个东西,真的就是一种奢侈品。

要知道这年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吃饭都是问题,喝酒?喝鸡毛啊?

所以,一般喝酒的话,哪怕是来客人,也都是要定量的,一酒盅是半两酒,一酒壶是三两酒。

也就是说,如果只有一个客人的话,主人和客人各自三盅酒,就完活儿了。

想多喝?

不好意思,酒壶空了,没酒了。

当然,也只是这么说,在东北的话,人们都好面子,所以即使是瘦驴拉酱屎,也得硬撑着上酒。

不过,多少明白点事儿的客人,三盅酒喝完后,都会说喝好了,主人不添酒的情况下,绝对不会主动继续张罗喝酒。

你若嘴馋想多喝,主人也硬撑着给你上酒了,那当情况反过来时,也就是轮到你招待客人的时候,你该如何应对?

咋的?日子不过了?就因为喝酒,全家人都跟着你喝西北风啊?

方秀娥写完后,便将这写字的纸撕下来塞进了罐头瓶子里。

不过还别说,方秀娥这字,写的正经挺好,一点都不次于王安写的字。

其实正常来讲,这年代在华夏,吃的草药,也就是中药,都是熬成药汤子喝,而方秀娥的做法,看上去却不是这么回事。

这就是典型的生吞药面子。

全部忙活完,方秀娥又掀开被子,仔细的观察了下王安身上的伤。

此时王安身上青紫色的血印子,已经变成了黑色,并且肉皮子看上去也开始浮肿了。

只见方秀娥观察过后,转身从墙上贴着的报纸上,就取下了扎在上面的特大号缝衣针。

特大号缝衣针,在当地叫“大锥茬子”,纳鞋底的那个锥子,其实就是这玩意镶在了一个木头把手上。

方秀娥把这个缝衣针放在碗里,用开水泡了泡,又观察了一下王安身上的位置,便一针就扎了下去。

说实话,这场面看上去,那是相当的残暴。

那老大个儿的针,直接就扎进去一半,只剩半拉漏在了外面。

但神奇的是,王安被这么老长的针扎,却没醒,依然在呼呼大睡。

过了一会,方秀娥将一条手巾拿在手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