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0章混军功的李贤  家母,武则天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地自言自语道:“如鲠在喉,芒刺在背,就是这个样子,最难受!”

朝中主战、主和两派暗中交锋不休,吐蕃主力倾向又判断不明。

现在已经出兵,明面暗里扯后腿的人很多,中枢实际上还有议和的心思,但是如此拖延下来,只会使局势也跟着彻底糜烂。即使有心议和,也要有议和的资本,哪里能一战不打、一战不胜,就跟敌人议和的?

如果吐蕃没有吞并吐谷浑,大唐与吐蕃之间还隔着吐谷浑汗国,双方还有缓冲之地,现在吐蕃不仅吞并了吐谷浑,并且占领了安西四镇,十数州,这个时候议和,那岂不是伸出脑袋给吐蕃人砍?

有的时候,李治也非常无奈,真是一群庙堂朽木!朝中群臣如此不堪,大都是投机取巧的政客,李治的心已经是冷到极点。

这一次挺深而出的是他的儿子李贤,而且李贤还没有加冠,堂堂大唐,让一个未加冠的少年郎挺身而出,对于大唐而言,简直就是耻辱。

李治胡思乱想着,武则天却越来越清晰。

李治其实是对前线未来没有底,来到武则天这里,只是寻求安慰,这一幕,非常像当初李绩率领大军东征高句丽,那个时候,李治也是如此,借着各种由头,在立政殿里不走。

武则天起身,来到李治面前。

武则天同样也知道,政事堂议事不算愉快,各人心里打各自的算盘。

大唐如今东西两线同时开战,自从四月份东线高丽那边十数万大军正在平叛,依旧没有取得可喜的进展,在僵局之中,偏偏李治又启动西线作战,这简直就是胡闹。

可问题是,李治是天子,而且是当了二十多年皇帝的天子,威望在那里放着,他们谁也不敢顶撞李治,明里不敢,暗里却敢搞小动作。

李治这个皇帝过得憋屈。

武则天何尝不是憋屈呢?

在许敬宗在政事堂的时候,武则天可以如臂指使,可现如今政事堂内,她根本就插不进手,李治却非常固执,如果让李贤留在长安入政事堂,姜恪这个左相必须离开政事堂,这样才能维持政事堂山东贵族集团与关陇贵族集团的平衡。

武则天心里也有一杆秤,李贤虽然聪慧,可是玩政治手段,还远远不及那些老狐狸,如果放任李贤在长安,肯定会被玩坏的。

武则天淡淡地道:“陛下,可还记得当年太宗皇帝东征洛阳?”

李治出生于贞观二年,武德三年李世民东征洛阳的时候,他还没有出生。

李治不解地望着武则天道:“媚娘的意思是……”

“当时太宗皇帝十数万大军已经包围长安,河北窦建德见王世充不敌大唐,就亲率十万大军支援洛阳,朝廷当时一日三惊,唯恐窦建德坐山观虎斗,趁大唐与王世充双败俱伤之际,坐收渔人之利,朝中大臣纷纷上书,请求高祖皇帝下令太宗皇帝退兵……”

李治恍然大悟。

当时李世民在紧急情况下,从洛阳前线返回长安,经过耐心说服了李渊,让长安继续支持他打下去,于是,李世民率领三千五百玄甲铁骑,占领虎牢关以拒窦建德十万大军,双方交战月余,窦建德轻敌之下,被李世民打败。

李治明白了武则天的意思:“不惜一切代价支持六郎打下去!”

“没错!”

武则天一脸认真地道:“大唐是李家的大唐,关键时刻,还得是李家人上去拼命,指望他们锦上添花容易,指望他们雪中送炭,很难……”

李治点点头道:“但愿六郎可以在凉州打开局面!”

……

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句诗在凉州城有着深刻的体会,李贤抵达凉州的时候,已经到了二月初四,即使晴好天气,站在城门楼子上,给寒风吹在脸上,也跟给刀子刮过似的。

远天之际,给冰封的金塔河仿佛一条素白的布带蜿蜒嵌在褐黄色的广袤原野间,满眼苍凉之色,一点绿意都没有。

就在这时,一队一队的商队,顶着寒风上路,尽管战事紧急,可是却没有打消这些商人的热情。

一路跟随李贤来到凉州的王勃,也没有当初风度翩翩佳公子的模样,他现在流着大鼻子,脸上青一块紫一块,仿佛一名普通的小兵。

就连李善和刘纳言也披上了牛皮铠甲,然而王勃却非常固执地一身青衫。

王勃望着西行的商队道:“大王,咱们要不要派人……”

李贤摇摇头道:“不!”

李贤知道王勃想派人混入商队,其实这不行的,因为往来西域的胡商,大都是知底知根,就算派商队过去,也不起到任何作用。从凉州到庭州,这个范围还属于大唐的控制区域。

根本就不需要,而且就算是在失陷的龟兹镇,时常也有消息传来,这是因为大唐哪怕丢了安西四镇,依旧有不少人心向大唐。白合素采取白衣渡江的奇袭战术,没用一个月就攻占了安西四镇。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