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三线的新能源车企都会具备这样的实力。
整个商业卫星的市场规模会迅速扩大,会有大量企业围绕着100KG以下的火箭进行设计。
光学卫星它主要是拍摄地表影像,像我们能通过百度地图看到的街道场景,就是通过光学卫星拍的。
过去光学卫星成像只局限在晴天的白天成像,如果有云就会严重影响成像质量。
而卫星上的合成孔径雷达能够规避这一风险,哪怕有云,它也可以进行清晰的成像。这几年合成孔径雷达的重量和大小在飞快下降。
正好和我们的电驱动火箭搭配,能够帮助到新能源车企发射大量实用的光学卫星。
对于一些有实力的新能源车企来说,他们甚至可以把卫星组网,构建一个卫星星座去做高精度绘图。
整个产业规模会很大,并且会随着华国新能源产业规模的扩大而扩大。
这是其中一个例子,它的应用范围还有很多。
这是正面的影响,会带来一些产业的良性改变,同时也可能带来潜在的负面影响。
以神舟-光甲号的发射成本,人们担心的人造卫星数量太多,以至于形成连锁碰撞反应,卫星们撞在一起毁灭的概率也会极大上升。
后续我觉得全球的航天界都得凑在一起来思考中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欧美能通过碳排放来限制后发工业国的发展,华国同样可以通过卫星发射数量来限制后发国家的航天发展。
“真是令人期待,这几年国内新能源车的自动驾驶功能已经很好用了,很难想象等到大量光学卫星上天后,他们能进化到什么程度,是不是真的能让人类不用自己开车了。
元光,一直我都有一个问题很想问你,那就是过去国内也有很多商业航天公司,但是自从光甲航天出现后,无论是投资界还是产业界,都有这么一句话:
商业航天是一门好生意,但是不管投资还是经营,都得和光甲航天错位发展,别想着和光甲航天正面竞争。
也就是说在同行以及投资人的眼里,同领域竞争是一定竞争不过光甲航天的。
而事实我们也确实看到,光甲航天短短五年时间里,取得了很多其他商业航天公司十年二十年都无法取得的成就。
元光,我很好奇,光甲航天是如何做到的,这背后的秘诀是什么?”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人,只有充分尊重人才,激发人才潜能,才能做到这一点。”陈元光说。
“元光,可很多商业航天公司他们也尊重人才,他们也开出很好的待遇,构建了很宽松的环境。”女主持人问。
陈元光说:“我也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