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3章 内部会议(求订阅)  我只想造车,你们却逼我造火箭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实验室的铝合金质量很好,从理论上来说,某些铝合金的确比钢材的强度更高,但成本也贵。”

于川仁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

毕竟他们这不是打造概念车,而是要量产,成本也是必然要考虑的因素。

“全铝车身不现实。”

李毅很早就知道这一点,所以在底盘的设计上,他是采用铝合金和高强钢混用。

而且在车辆的A柱,B柱等重点部位,李毅也直接选用的是热成型钢,毕竟在同等体积之下,钢的强度还是远远大于铝的。

合适的材料运用于合适的位置,虽然会带来一些焊接工艺的麻烦,但这些技术依靠理工大提供的技术解决,并不难。

但在车身其他部分,李毅还是希望用全铝合金车身来解决重量问题的。

李毅同理工大材料系合作成立的材料研发室,就是针对这种钢铝混合车身,试图找出最合适的车用铝合金。

不同的铝合金强度也不一样。

因为铝合金不是一种材料,而是铝和镁、铜、硅、锰各种金属元素的产物,所以就有各种组合方式,以及不同的占比所制造出来的N种铝合金。

拿FF未来SU7的车身结构举例,它就需要根据汽车的不同部位,计算不同的受力程度,从而选择不同材质的铝合金。

汽车行业里也有“一白遮百丑,一重毁所有”的说法,轻量化永远是汽车设计师不能回避的问题,这一点在电动汽车上更为凸显。

因为电动车的电池容量和重量近乎成正比,为保证续航,电池重量占了整车重量的很大一部分,所以有效地给车身减重显得至关重要。

即便现在神驼电能的电池已经非常先进,能量密度也提升了很多,但如果按照100度电的装配来说,这一块的重量也是超过360公斤,甚至提供给特斯拉的电池,都超过了400公斤。

这样大的重量,就必须考虑通过降低车身的重量来弥补笨重电池的不足,也只有降低整车重量,才能相对控制电池的容量。

钢铝混合兼具轻量化与高强度的特性,很好的弥补了这一需求。

但即使采用了钢铝混合车身,未来SU7此时的车重依然达到同级别最高的2100kg左右,大幅超过类似尺寸的汽油车,也超过了原版的小米SU7,因为很多技术现在还达不到10年以后的技术,所以车身也会重一些。

如果只考虑安全,不采用钢铝混合车身,车重将恐怖高达2300kg以上,如此高的车重会带来极大的惯性,对操控、转向、制动、加速等性能造成全面的恶化。

这样一来,对于底盘的调整,车身强度的调整都需要改变,最后会落得更不安全。

普通意义来说,铝合金的制造工艺非常复杂,加工、焊接都有着不小的难度,从而就导致了这东西贼贵。

“没有和八戒精工那边碰头?那边的一体压铸机很早就有了成品了,这种结构件,直接一体压铸,我觉得强度应该能够保证,成本上少了那么多焊接程序,也会便宜不少吧?”

没想到李毅的话让于川仁羞愧的低下了头。

李毅瞬间就明白这应该是缺乏沟通了,有违他最初成立这几家公司的想法。

但李毅什么也没有说,“这个事情交给我来吧。”

“另外热成型钢我们也可以在材料上考虑一下理想迷你ev几乎全部用的是热成型钢,车身重量虽然大了一点但车身强度非常强,可以试着结合一下。”

回到办公室的李毅怎么都没想明白,这么简单一个沟通的问题,竟然难住了白车身整个设计部门?

即便于川仁没想到,车身设计部门400多人,一个都没有想到?

还需要他来解决?

按了一下内线电话,接通了雷昊之后,对方正好在办公室,李毅就说,“你来我办公室一下。”

挂断电话三四分钟的时间,雷昊就出现在了李毅办公室。

“车身设计这边和八戒精工的沟通出了问题,你知不知道?”

雷昊咧了咧嘴,“刚发现一点端倪,我正准备两边协调一下!”

李毅一听,眉毛差点立起来,“很严重?”

雷昊本身作为人力资源总监,如果员工内部出现不和谐的问题,他是首要责任人。

“一点误会罢了。”

“八戒精工这边设计了一套新的一体化冲压设备,但是价格很高,而且模具的损坏率也比较高。”

“马教授跟于教授在一次沟通中,针对价格协调的问题吵了起来。”

“所以当时马教授就放言,没有八戒精工,他也能找到合适的材料技术。”

李毅听完,无语的摇了摇头,归根到底这还是他把几家公司分开的原因。

单个公司不成体系化,股东不同股份比例不同,在实际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