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25集播出这天,社会评论家东皓纪整理着资料,同时在电视前守候着东京台,等待压轴集的开播。
东皓纪是东京大学哲学博士、专业小说家和社会评论家,他的小说曾获得过三谷由纪夫奖,目前在早稻田大学任文学教授。
早在前些年,他就敏锐地发现在校大学生们的状态越来越不对。
早稻田大学怎么说都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名校了,但学生的精神面貌却每况愈下。
学生们突然失去了校园荣誉感,一进校便对自己的所选专业失去兴趣,惶惶在社会上寻找着“还有未来”的行业;
与此同时,拒绝联谊社交的人开始增多,这很反常,因为真有上进心的年轻人不可能放过校友这么优质的人脉资源。
学生们对老师教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东皓纪倒不是要求学生恭恭敬敬,只是看着许多人唯唯诺诺,只听命令,一语不发,毫无朝气的样子,他就为这些孩子感到担心。
年轻人好像失去了进取之心,无论对事还是对人,都看不到他们对未来的任何想法。
在毕业生的去向调查中,无业人数越来越多,并出现了“御宅族”这一群体,引起了东皓纪的重视。
比起大众对“御宅啃老”的广泛批判,他更想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弄清楚究竟为什么会这样。
前年,东皓纪开始涉足社会学的研究,针对这个现象开始进行跟踪调查,发表了不少调查结果,成为了社会版块的知名评论人。
《EVA》这部作品,则是他从研究生那里被推荐得知的。
东皓纪一看便拍案称奇,太绝了!
不仅在于《EVA》主动拥抱了哲学、宗教、心理学与社会学方面的内容,还因为他看出来当下青年人的困境与动画世界的契合。
时代有周期,人无再少年。
对于青年人来说,青春无比宝贵,他们心中最希望的,就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发挥自己的价值,不怕吃苦受累,就怕时间白白流失,没有希望、没有意义!
而当今世界,供青年人发挥创造的平台几乎崩溃了。
他们还那么年轻,就感到自己不被需要、没有价值、丧失希望,再加上与童年时代的落差,不由得心生绝望。
东皓纪心情沉重地看着自己的研究报告,他比身处迷局中的普通人更了解真实的情况。
数据显示,1988年,日本经济保持了6.66%的高速增长,1989年破了5%下降至4.93%,到了1990年为4.84%,1991年下滑到3.52%,1992年则重挫至0.9%,宣告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终结。
到1993年增长率成为负数,为-0.46%。
至此,日本经济萎靡不振,完全看不到回升的转机。
93年开始,日本出现了“就业冰河期一代”。
经济发展停滞后单纯依靠年老职工的死亡和退休释放出的岗位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求职人数已是岗位数量的1.46倍,意味着即使所有岗位都招满,也只能满足70%的求职者需求。
到1995年,日本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率降至65.9%。
每3个大学毕业生中,就有一个找不到工作。
而且这不是暂时的情况,是可能终身只能打零工、做兼职,毫无就业保障与发展希望!
与此同时,成功就业的那批年轻人,处境也好不到哪去。
他们或是成为派遣人员,处于工作强度巨大、没有晋升可能、随时失业的恐惧与压抑中;
或是正式员工,但几乎每个都是一人当两人使,经历着无止境的加班。
辛勤的工作回报却极其有限,他们的工资水平大不如前,增长无望,晋升竞争激烈,人际关系也紧张万分。
累、累到生病、抑郁……
可辞职是不可能的,生活的压力,父辈的压力都在逼迫你在这条绝望的路上走下去。
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也在现实困境中激化。
对于部分中年有产者来说,资产升值无门,能保住现有的财富水平就要烧高香了。
相当一部分人还活在对过去的幻觉中,他们还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
在同一片地狱中,明明他们自己也感受到了环境日趋恶劣,却极其不负责任地将压力与责任抛给下一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东皓纪对《EVA》动画的大火毫不意外。
《EVA》像是一个突破口;
它用丰富多彩的商业元素吸引年轻人进入,并渐渐代入主角,并通过主角的心路变化联想到自身处境。
第一集,真嗣拒绝承担这份突如其来的任务,他的内心比起世界的存亡,更在意自己与父亲的关系,看起来荒谬,实则是当下年轻人真实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