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91.第391章 芯片突破  回档07:开启学神殿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内先用现有设备完成测试。”

三个月之后,在图灵指导下,陆山亲自督导,伴矽工厂自己完成设备制造。

虽然性能不够完美,但蚀刻精度提升到了0.2纳米,勉强满足了需求。

第三个难题来自量子场效应测试仪。

赵凯带着测试报告来找陆山,语气无比沮丧:“陆总,我们的测试仪完全捕捉不到电子的跃迁状态。”

“金属格栅里的量子态变化太微弱了,现有探测器的灵敏度不够!”

“探测器灵敏度?”陆山皱眉,“你试过增加信号放大器吗?”

“试过了,但信号一放大就会引入干扰,数据全乱了。”

赵凯一脸愁容,“我们根本看不到格栅的跃迁行为,更别提优化了。”

陆山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道:“测试仪的温控系统稳定吗?”

“温控系统?”赵凯愣了一下,“好像有一点波动,但影响不大吧?”

“不,温控的微小波动会让格栅结构失去稳定。”

陆山冷静地说道,“把测试仪的温控模块拆下来,用超导材料重新包裹,尽量把温度波动降到零。”

赵凯一拍额头:“对啊!温控影响了跃迁状态的稳定性,怪不得数据一直乱七八糟!”

他立刻跑去安排改造。

三天后,改造后的测试仪重新上线,终于捕捉到了清晰的跃迁信号。

赵凯兴奋地跑到陆山面前:“成功了!我们终于看到格栅的跃迁轨迹了!”

陆山点点头,语气依旧平静:“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把测试数据用于芯片设计,确保所有模型都能验证。”

接下来的几周里,生产线逐渐稳定下来,但偶尔也会有小问题冒出来。比如高温炉的电路因为过载突然烧毁,导致一整批试验材料报废;

又比如喷涂设备的压力调节器失灵,导致一整天的晶圆涂层厚度都不达标。

每一次问题出现,陆山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和团队一起分析原因,找到解决方案。

他几乎把办公室搬到了车间,每天工作到深夜。

伴矽公司的研发车间灯火通明,机器的轰鸣声从未间断。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眼神里充满疲惫,却又掩饰不住兴奋。

陆山站在中控室里,盯着巨大的监控屏,屏幕上显示着喷涂设备、刻蚀设备和测试仪的数据流动。

他手里的对讲机不断下达指令,整个车间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

“喷涂设备准备好了吗?”陆山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到车间,稳重而冷静。

赵凯拿起对讲机回道:“正在最后一次校准喷头气流。气压已经调控到0.1帕以内,温控系统也稳定了。”

“好,把喷涂速率控制在2.3毫米每秒,晶圆传送速度不能有一丝波动。”陆山说。

“明白!”赵凯看向设备旁的工程师,立即催促,“按照陆总的指示,最后确认气流稳定性!所有人专注点!”

喷涂机启动了,设备内部传来低沉的嗡鸣声。

一块拓扑半金属缓缓进入喷涂舱,涂层在等离子流的作用下开始均匀覆盖在金属表面。

所有人屏住呼吸,眼睛紧盯着屏幕上的实时数据。

“涂层厚度误差0.2纳米……0.1纳米……稳定了!”赵凯喊道。

“继续保持稳定。”陆山的声音依旧平静,但目光中闪过一丝满意。

与此同时,刻蚀设备的操作台前,王刚满头大汗地盯着屏幕上的刻蚀进程。

“共振的功率已经拉到极限,喷射角度控制在45度。电场强度稳定!”王刚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向陆山汇报。

“频率保持在1.2兆赫,不允许出现任何电弧闪断。”陆山通过对讲机指示。

机器内部的等离子流开始喷射,一束束高能粒子精准地轰击在金属表面的金属膜上,金属格栅的轮廓逐渐显现,并且按照逻辑排列。

“格栅稳定,逻辑清楚!”一名操作员兴奋地喊道。

“别急,还没结束。”王刚冷静地提醒。

“晶格排列误差小于0.05纳米。”系统屏幕上的数据显示一片绿色,意味着精度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王刚长出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一丝疲惫的笑容:“陆总,所有设备正常运行,格栅初步成型。”

“好,继续优化,准备下一步测试。”陆山答道。

而在测试区,张灵溪正全神贯注地操作着一台刚刚改造好的量子场效应测试仪。

“温控系统正常,探测器灵敏度提升到0.02微伏。”

她一边调整仪器参数,一边看向助手,“实时监测格栅内的电子跃迁行为,信号捕捉不能有误差!”

晶圆被送入测试仪,一束细小的激光投射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