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开辟新的赛道
“如果这样设计,拓扑半金属芯片的核心数能远远超过传统架构!”
“一颗芯片拥有几百甚至上千个核心不是问题!”
“几百个核心?”王刚瞪大了眼睛,声音里满是不可思议,“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我们现在的顶级芯片,最多也就十几个核心,而你说的……几百个?”
赵凯点头,语气带着震撼:“没错,这篇论文中描述的芯片架构,核心数量完全取决于金属格栅的排列方式。”
“只要材料工艺能跟上,核心数量完全可以做到成百上千!”
“而且……”赵凯翻到另一页,指着一个数据表,“缓存的容量可以和伴矽内存直接匹配,传统芯片的缓存只有几十兆甚至更少。”
“而这种设计下,缓存的容量可以直接进入tb级别!”
“tb级别?”王刚喃喃重复,像是在确认自己没听错。
他又翻了几页,眼神逐渐变得复杂,“不仅是缓存,还有频率……这上面写的频率峰值可以达到20ghz以上。”
“是现在芯片的好几倍!这……简直不可思议!”
张灵溪又拿过一页,指着上面的运算模型:“这还不止。你们看这个——同步分工计算模型。”
“传统芯片的多核协作有瓶颈,但这种设计通过量子态控制,可以让每一个核心独立工作。”
“同时又能高速协作,效率完全碾压传统架构。”
“如果真能做到……不仅运算速度快,功耗还低,体积更小……”赵凯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表达自己的心情。
会议室内陷入短暂的静默,只有翻阅论文时纸张摩擦的声音响起。
“我刚刚查了一下,这篇论文……”赵凯快速操作着笔记本电脑,几秒后猛地抬起头,神色复杂地看向陆山。
“根本查不到!网上没有,学术库也没有!陆总,这论文到底从哪来的?”
王刚眉头紧锁,紧接着说道:“确实,我看了论文的公式,这不是半吊子写的东西。”
“这种深度的研究……得有国家级实验室背书吧?难道这是内部机密?”
赵凯愣了一下,低声自语:“难道陆总和某个顶级实验室有合作?”
“或者……”他一抬头,眼里突然冒出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难道这是您自己写的?”
这句话一出口,所有人都停下了动作,齐刷刷地看向陆山。
陆山站在桌前,目光平静。
他轻轻推了一下论文,将它翻到一页详细的电子跃迁模型,声音不紧不慢:
“这篇论文来源于更高层面的研究。”
“我们拥有这篇论文的所有权。”
这篇论文的确不是陆山写的,是庞加莱和图灵写的,但这事儿没法说。
“但它是我们伴矽实现突破的钥匙。”
“更高层面的研究?”王刚疑惑道,“什么层面?这个层面的研究者,怎么会和我们扯上关系?”
陆山扫了他一眼,没有直接回答:“来源的问题,你们暂时不用操心。”
“重点是,这篇论文的核心思路,你们能不能看懂。”
“能不能看懂?”王刚苦笑,“这可是拓扑物理的顶级研究啊,我们不是真正的理论学家,哪能完全看懂?”
赵凯插话道:“虽然没完全理解,但很多地方已经让我震撼了。”
“特别是关于拓扑半金属芯片中多核设计的部分,我看得都快晕了。”
“陆总,您真的能解释清楚吗?”
“问吧,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陆山缓缓开口。
王刚第一个提问,他用手指敲了敲论文中关于“电子跃迁与运算模型”的公式:
“陆总,这里写的电子跃迁态的瞬态控制……咱们连实验验证都没做过,这种精确控制真的能实现?”
陆山走到白板前,用笔画出一组简化的晶格模型,边画边说道:“这一点,是通过量子势阱实现的。”
“电子跃迁受到晶格对称性的约束,实际的运动轨迹是被外场调控的。”
“这种调控并非完全自由,但因为拓扑半金属的特殊结构,跃迁的状态可以稳定在离散值。”
他画了几条箭头,指向关键点:“比如,这里是0,这里是1。”
“只要外场调节到位,电子就只能跃迁到预设的态,不会跑偏。”
王刚点点头,眉头舒展了一些:“原来是这样……这个用拓扑特性解决了很多传统的干扰问题。但这种控制需要多精确的设备?”
“实验室级别的精度。”陆山答道。
“但是,我们的生产线并非遥不可及,通过提升场效应设备的调节能力,就能逐步实现量产。”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