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啊,进口大片。”
韩三坪叹气道:“《侏罗纪公园》带来的影响力太大了,上面很担心放开了这个口子,我们国产电影会被打的溃不成军,所以希望让你这位目前国内最具有商业头脑的导演来拍一部属于我们自己的大片。”
随着《侏罗纪公园》在全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电影中出现的克隆技术,复活恐龙的技术,居然还有不少人给当成成真的。
这种情况,上面也开始担忧起了国内的电影市场。
一部《侏罗纪公园》在全世界收割了7亿美元的票房,在香江上映不足一个月,更是取得了6100万港币票房,
这要是引进到国内,单凭现在国内大量的剧情片、文艺片怎么抵挡得住?
要知道,上面早就开始跟美国洽谈引进海外电影的草案了。
进口海外电影的事,早在1991年就已经被美国方面提出来了,中國十亿人口的市场,好莱坞那帮电影公司的老板,怎么可能会放过?
早就通过美国贸易部门的关系,要求中國放开电影市场,美其名这样才能更好的拥抱世界,走向世界。
可只要是聪明人,看过双方电影对比的话,就能很清楚的发现,在娱乐方面,美国商业片更能吸引人。
特别是那些大制作的美国电影,一旦在国内上映,绝对是碾压的。
毕竟单纯从观影体验角度看,好莱坞大片的大制作肯定是更好。
所以一直拖到了今年,但是随着李艺书在美国的成功,好莱坞电影公司那边立马就有人开始鼓动美国上层,要求继续跟国内谈判引进海外电影的事。
一拖再拖,现在是拖不住了,上面也正式开始跟美国方面讨论引进海外电影的事宜。
按照对方迫切想要进入中國电影市场的心态来看,再苛刻的条件,面对10亿人口,还有电影局公布的1992年105亿的观影人次,他们都肯定会答应的。
事实上,谈判的条件也的确非常的苛刻。
按照国际通用惯例,参照国际通行票房分账形式,进口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
而在中國市场,好莱坞制片方分账比例仅仅只有13%,相当于100块票房,他们只能拿走13块。
但现在分成比例还没完全谈下来,上面也知道好莱坞大片势不可挡,所以就托韩三坪的关系,让他联系李艺书这边,询问其有没有拍一部国产大制作的想法。
如果有的话,那上面绝对支持拍摄一部国产大片。
毕竟目前活跃在国内电影市场的第四代、第五代导演,基本都是拍文艺片、剧情片为主,让他们去拍一部能抵抗好莱坞商业大片的电影,上面自己也觉得没什么希望。
“这个……”
李艺书其实是很想答应的,但是国内根本没有大片的土壤。
他也想拍《流浪地球》拍《环太平洋》这些一看就是高大上的科幻大片,但电影工业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可以找好莱坞特效团队制作,可成本得高到什么程度?
李艺书头疼道:“三叔,大片的事,您容我想想,毕竟没那么容易的。”
“行,我也就是带个话。”
韩三坪拍了拍李艺书的肩膀道:“但不管怎么样,你也要有心理准备,这次引进美国电影的事,基本已经是板上钉钉了,虽然电影还没引进,但我相信你应该很清楚,这对国内电影市场会带来多大冲击。”
何止是巨大,李艺书可是知道,未来好几年,除了程龙的《红番区》拿到了内地年度票房冠军,其他的年冠都是好莱坞电影。
而且李艺书很清楚,未来几年,一直到2001年,国产大片开启,国内电影市场萎靡到让人害怕的地步。
伴随今年1月份广电总局发布的“包产到户”的电影机制改革,从明年初开始,国内院线就要进行试点改革了。
试点改革带来的后果,就是电影票价不再全国统一,北上广这些地方,票价巅峰时高达二三十块,普通地区的电影票也大幅度增长。
再就是盗版“镭射光碟”的兴起,让明年观影人次达到了惊人的“3亿”。
从1992年的100亿观影人次,跌落到1994年的全年3亿,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原因就是各大制片厂出品的电影,不再统筹统销,其次就是94年的盗版光碟,跟家庭VCD的兴起。
一张电影票十几块,还只能看一次,我不如买张碟片回家看,还能带家人一起看,而且想看就看~
李艺书挠了挠头,霍文熙昨天还打电话给他,说是VCD已经彻底成型,工厂那边已经开始招工人,准备组装生产VCD机了,预计下个月中旬就能生产出第一批3000台VCD设备。
这多少他也是有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