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汉中危
数日后,洛阳城外。
刘范在得到朝廷许可后,带着一队太医和张肃等人启程返回益州。
在这临行前的最后一刻,他与两位弟弟刘诞、刘璋在石亭中依依惜别。
“兄长此去,务必劝父亲悬崖勒马,不然后果恐不堪设想啊!”
正如苏曜等人所料,这些一直跟着朝廷的刘家兄弟们,根本就不对他们老爹固守益州抱有什么期待。
在他们看来,大势所趋下,益州若负隅顽抗,那必是死路一条。
老爹年纪也大了,可不敢临到老来犯糊涂。
甚至,就连张肃也在这数日来的观察后改变了心思:
“两位公子放心,此番回去,我也会全力协助大公子,向刘使君陈明利害,不使益州步袁术等人后尘。”
洛阳城的变化以及苏曜麾下铁军之雄壮彻底粉碎了这位益州使者心中的侥幸。
此天命之人,不可抗也。
不过,话虽如此,张肃也好,刘范也罢,实际上对于能否劝动刘焉都没什么把握。
刘焉身为汉室宗亲,历任雒阳县令、冀州刺史、南阳郡太守、宗正、太常等官,不说唯我独尊吧,那也是主见极强的。
本次废史立牧,退守益州,其苦心谋划多年,岂会因他们三言两语就轻易放弃?
而果然,在又一个月后,益州治所绵竹,躺在病榻上装病的刘焉听着张肃和刘范讲述洛阳见闻,劝他放下执念后气的是咬牙切齿。
“苏曜小儿,不过二十来岁,出身低贱,怎配宰执天下?”
刘焉气的从榻上坐了起来,眼中满是怨气:
“他使牝鸡司晨,怀我祖宗根基,,更欲以新政乱天下,此乃国贼也!”
刘焉猛地将药碗摔在地上,瓷片四溅:
“我刘君郎乃汉室宗亲,景帝玄孙,岂能向这等乱臣贼子俯首称臣?!”
张肃见状,连忙劝道:“使君息怒!如今苏曜势大,天下十三州已尽归其手,连袁本初、刘景升这等人物都不得不低头。益州虽险,但以一州之力对抗朝廷,恐怕.”
“恐怕什么?!”刘焉厉声打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年高祖便是以益州为基业,终成帝业。如今朝廷昏聩,奸佞当道,正是我刘氏重振之时!”
刘范跪伏在地,声音发颤:“父亲三思啊!苏曜非董卓、袁术之流可比。其麾下兵精粮足,更有神兵利器。儿在洛阳亲眼所见,其新造'神臂弩'可射三百步,破甲如纸;'霹雳车'能投百斤巨石,摧城拔寨。更可怕的是.”
刘范抬头,眼中满是恐惧:“苏曜传军队'天雷'之法,寿春城门据说被其一击而破。若大军压境,益州天险恐怕.”
“住口!”刘焉暴怒,抄起手边玉如意砸向刘范,“逆子!你被囚洛阳多年,莫非已被苏贼收买,要来乱我军心?!”
刘范额头被砸出血痕,却不敢擦拭,只是连连叩首:“儿臣不敢!儿臣只是担忧父亲安危,益州百姓,况且两个弟弟还.”
“滚出去!”刘焉指着门外,“传我命令,即刻加强各处关隘防守,征调青羌兵五万。再派人联络南蛮,共抗朝廷!”
虽然还有两个儿子留在京师,但一向最被刘焉看重的长子刘范回来了,刘焉便多少也有了些底气。
接下来,刘焉借故软禁了朝廷派来的太医和随从,积极备战,妄图借天险死守。
在他看来,苏曜乱政不得人心,天下人归顺不过是碍于其强大的武力。
只要他据守川蜀,坚定守住,打上两场漂亮仗破掉苏曜大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届时那些天下苦苏久矣的人必会群起响应,他刘焉也必将成为天下反苏的旗帜人物,缔造光武帝那般的大业!
然而,刘焉正做着春秋大梦时,斥候慌慌张张闯入议事厅:
“报——葭萌关急报!据说北边有一支铁骑突然出现,自金牛道直袭阳平关,汉中危险!”
“你说什么?!”
“刘焉老贼到底在搞个什么?!”
就在刘焉刚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汉中张鲁也同样收到了这个噩耗。
阳平关,乃是秦岭之川陕间关隘,在今宝成铁路宝鸡至成都和阳安铁路阳平关至安康的交汇处,北边是秦岭山脉,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嘉陵江水依镇而过。
而那嘉陵江边还有一座大山尤为有名,叫子龙山,相传赵云当年就在此地镇守练兵。
阳平关既是蜀北的门户,也是汉中的咽喉,其往南不远就是葭萌关,往东出山则就是汉中平原。
张鲁如今盘踞汉中,背靠刘焉精力全都放在北边的关中方向,不曾想后路竟然被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