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中国钱行
中国钱行。
其楼阁门前不但车马络绎不绝,往来之人皆衣着华贵,甚至张肃还看到了一些盔甲鲜明的禁军守卫。
这是哪里?城中怎会有如此地方?
尤其是这中国二字,让张肃更是感到了一丝隐隐的不对。
中国,中原也,这个现代人耳熟能详的名字在大汉时其实是很少出现的。
不过,虽然它极少被人使用,但其背后的意义却非常明白甚至比今日意义更重。
中国二字不但象征着中央管辖的整个汉地,其出现场合还往往是在与四夷对应之时,体现的是圣天子居中而治的意识形态。
如此大的名头,如今居然出现在这个什么不知所谓的钱行上,实在是让张肃无法理解。
明明他只有十几年没来而已,现在张肃却觉得自己活像个十足的土老帽,看啥啥新奇,看啥啥奇怪,即便是比最初的自己刚到洛阳还要震惊十倍百倍。
“哈哈,别驾莫要惊讶,此乃是大将军设立的官办钱行。”
向导颇为自豪的解释:
“商旅在此存钱,可获少许利钱;若要借贷,只需抵押物什,利息比民间还要低上许多,如今不但各地商贾就连京中名门也多在此周转银钱,张别驾在这京中奔走,往后若有银钱往来的需要,记住这里那一准没错。”
“你说什么?!”
张肃听得目瞪口呆,大声嚷嚷:
“如今朝廷竟然做起了钱贷生意?这与民争利之举,岂是圣朝所为?!”
一时间,张肃听得莫名其妙,以至于他刚刚对苏曜极高的评价瞬间打折。
君子重义轻利,如此看重蝇头小利,行此与民争利之举,实在难说是目光长远之人。
“非也非也。”
向导还没说话,那钱行中走出的一个公子听到了他们的话,哈哈大笑走来:
“这位仁兄是外地来的吧,你道这钱行只是做放贷生息的勾当吗?远远不止如此!”
说着,他伸手入怀,取出一张印刷精美的纸张:“最关键的乃是这个!”
“这是什么?”
张肃一探脑袋,仔细端详。
只见那公子手中拿着的是一张约莫巴掌大小的纸片,上面印着精美的纹和“中国钱行”的朱红大印,中间赫然写着“凭票即兑钱二十贯”几个大字。
“此乃钱票,只需凭这小小的一张票纸,我等便可在各地钱庄取钱,免去了携带重金长途跋涉的风险。”
公子得意地晃了晃手中的纸片:
“如今行商走贩,游学探亲,再不必携带沉重铜钱,只消揣几张这样的钱票,轻便又安全。”
“没错没错。”
向导亦是一脸骄傲:
“听说再过一段时间,大将军还有意让各地州郡都设立钱行分号,到时候不管是北边的幽州,还是南边的交州,只要拿着钱票,都能随时随地兑换银钱、铜钱,甚至可以直接用这钱票进行交易和纳税!”
“你说什么?!”
张肃闻言,瞳孔骤然收缩,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在东汉时期,成都便是与洛阳、邯郸、临淄、和宛城齐名的天下五大都市之一。
身为成都人,又是益州别驾,张肃立刻意识到这种钱票背后的巨大意义。
朝廷这是要用小小的纸片把天下财物尽收囊中!
一旦这钱票在全国通行,各州郡的经济命脉便如丝线般被洛阳紧紧攥住,商贾交易、赋税征收都将绕不开“中国钱行”这个枢纽,各地豪强再难像从前那样从容截留赋税、中饱私囊。
皆是,益州即便偏安一隅,商队往来、货物进出也得依赖钱票周转,刘焉苦心经营的半独立局面,怕是要在这纸片翻飞间悄然瓦解。
“这一张小小的钱票竟有如此大用?用来交易若是被人仿造或者他人不认那又怎么办?”
张肃震惊沉默中,他身边的管家先发话了,他看了看自己身后那一车车的财物,摇头晃脑:
“依我看,这还是总归不如真金白银来的实在。”
那公子听闻管家之言,哈哈一笑,指着钱票上细密如蛛网的暗纹与独特的水印,说道:
“你们这外地来的就是不开眼界,你道这钱票是谁人都能印得的么?”
“光这纸张和印刷之法,就是大将军这两年使无数能工巧匠钻研改进得来,其制作工艺繁杂,上面的纹暗记更是只有京师钱行的工匠知晓,旁人根本无从仿制。”
“实不相瞒,前些日子我家商队去冀州贩马,就是带了几张这小小的纸片,到了那边,人家钱行验过票上暗纹与编号,当即就给我兑出真金白银,方便得很!”
管家听得啧啧称奇,张肃却只觉后背发凉。
益州虽富,却靠蜀道天险与外界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