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3章 痋术之秘,蛊术之迷,陷阱之机  综武江湖:我娘子是山大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劳吧?这算不算是辛苦?

我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墓穴保护献王这个混蛋王八蛋,不仅要小心权力帮白莲教的人,还要小心老粽子阴险歹毒的痋术,不仅辛劳,而且受苦。

两位妹子,你们摸着良心说,我们夫妻二人,算不算被献王欺压?

同样是被献王欺压,我代表那些被欺负的百姓,这有什么问题么?

胖爷把话撂在这儿!

墓穴里面如果是前辈先贤,比如项羽或者刘宣缇萦,这也就罢了。

如果是献王,他当年怎么从百姓身上搜刮的金银珠宝,胖爷就让他怎么吐出来,一个陶罐都不给他留下!”

唐竹权这番话听起来不正经,实际上非常有道理,萧思衡甚至觉得,这货下一刻会拿出红色本本宣誓……

段智兴满脸黑线的说道:“能不能先回答我的问题,什么是转化,先把这个说清楚,再去说……老粽子。

对了,表弟,你还要给我解释。

什么叫做老粽子?

难道滇国是楚国后裔?

难道他们全都崇拜屈原?”

萧思衡摆了摆手,示意唐竹权暂息雷霆之怒,先说说痋术和蛊术。

“蛊术和痋术都是摆弄蛇虫,都是剧毒之物,其原理却大不相同。

蛊术的精要在于吞噬。

所谓的养蛊,就是把各式各样的毒物放在陶罐内,让毒虫厮杀,胜利者吞噬失败者的毒囊,最后活下来的,就是剧毒蛊虫,继续培养则是蛊王。

当然,具体过程非常精细,不是粗糙的刺激战斗,否则,就算给他们千年冰蚕莽牯朱蛤,也炼制不出蛊王。

无论多么精细的过程,无论多么技艺高深的大祭司,有两件事不变。

其一,材料本就是毒虫,它们原本就附带毒素,养蛊是让毒性更强。

其二,厮杀、吞噬,养蛊讲求的是赢家通吃,每一只蛊虫,都是踩着同类的尸体活下来的,越是厉害的蛊虫,在养蛊过程中,吞噬的毒虫越多。

痋术的精要在于转化。

通过某种特殊媒介,比如尸体,让痋引的性质发生改变,让没有毒性的蛇虫蕴含毒性,甚至能代代相传。

水彘蜂原本无毒,经过痋术淬炼后变为毒虫,并且是成群结队出现。

大家可以这么理解。

养蛊相当于把整个宗门的资源堆积到某个天才身上,把这位天才培养为顶尖高手,牺牲所有人成就一人。

痋术相当于所有弟子共享资源,大家实力差不多,遇到敌人蜂拥而上,用人海战术,击败一切外来敌人。

你们是不是想问,痋术的毒性来自于何处?我也不知道,或许是被残害的那具尸体,饱含怨恨的冤魂吧!

还有,这个理论并不绝对。

比如可以用蝴蝶施展蛊术,在万花丛中布置迷药阵法,让人防不胜防。

又比如本就有毒的蝎子蜘蛛,虽然寿命相对比较短,仍旧能施展痋术。

在丛林中,最该提防的是蚊子。

你们知道蝎子蜘蛛有毒,会下意识的进行躲避,你们会注意到蚊子么?

机关陷阱的精要便在于此。

出其不意,攻敌不备,一击必杀!

接下来回答表哥的问题。

粽子是摸金校尉的行话,指的是陵寝中的尸体,摸金校尉有非常非常严格的规矩,比如鸡鸣灯灭不摸金。

如果违背规矩,会引发尸变。

为了对付尸变,他们钻研出一种特制的罗网,名为‘捆尸网’,捆住尸体后越收越紧,包裹的好似粽子。

据我所知。

这些话语并非是胡扯蛋。

这是墨家思想中的‘明鬼’。

古者圣王必以鬼神为,其务鬼神厚矣,又恐后世子孙不能知也,故书之竹帛,传遗后世子孙,咸恐其腐蠹绝灭,后世子孙不得而记,故琢之盘盂、镂之金石以重之,有恐后世子孙不能敬莙以取羊,故先王之书,一尺之帛,一篇之书,语数鬼神之有也,重有重之。

意思就是,古代圣王必定认为鬼神是存在的,所以他们侍奉鬼神,他们担心后世子孙不能知道这点,所以写在竹帛上,传下给后世子孙,又担心竹简因保存不当而毁去,后世子孙无法得到相关知识,所以会雕琢在金石上。

墨子并非是在强调鬼神,而是表示举头三尺有神明,让人谨言慎行。

摸金校尉传下这些规矩,就是知道盗墓行当损阴绝嗣,如果太过贪婪,多半落得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下场。

前辈们编造各种规矩,强调违背规矩会引发尸变,就是吓唬后生晚辈,让他们不要太贪,免得折在墓中。

原本这话是没人相信的。

只不过数百年传承,所有违背规矩的摸金校尉,要么死于陵寝机关,要么得到宝物后不知收敛,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